1. 古诗词网首页
  2. 唐朝
  3. 贺知章 相关资料简介

贺知章简介

贺知章

贺知章(659 744? ),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自号“四明狂客”。武后证圣元年(695)登进士第,官至秘书监,故称“贺秘监”。天宝三年,请度为道士,回乡不久卒。为人旷达不羁,好饮酒。杜商作《饮中八仙歌),将其列为“八仙”之首。善诗歌及草隶书,与张旭、包融、张若虚号为“吴中四士”。其诗大多散失,今存二十首。《全唐诗》存其诗一卷。有《贺秘监集)。

贺知章相关资料

生平经历

年少成名

贺知章早年迁居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少时即以诗文知名。唐武后证圣元年(695年)中进士、状元,是浙江历史上第一位有资料记载的状元。

官宦之路

贺知章中状元后,初授国子四门博士,后迁太常博士。开元十年(722年),由丽正殿修书使张说推荐入该殿书院,参与撰修《六典》《文纂》等书,未成,转官太常少卿。

开元十三年(725年)为礼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后调任太子右庶子、侍读、工部侍郎。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改官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


轶事典故

饮中八仙


贺知章和李白都是有名的“酒仙”。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第一个就说的是贺知章:“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说他喝醉以后骑在马上前俯后仰的,就像坐在船上一样。醉眼昏花地掉到井里头,他干脆就在井底睡着了。常人哪怕喝得烂醉如泥,冷水一喷也就醒过来了,他喝醉了落到井里也醒不过来,所以够得上头号“酒仙”。

为子乞名


唐玄宗天宝初年,贺知章告老致仕。唐玄宗对他诸事待遇异于众人,问他还有什么要求。贺知章说:“臣知章有一犬子,尚未有定名,若陛下赐名,实老臣归乡之荣也。”玄宗说:“信乃道之核心,孚者,信也。卿之子宜名为孚。”知章拜谢受命。

时间长了,贺知章不觉大悟,自忖道:“皇上太取笑我啦。我是吴地人,‘孚’字乃是‘爪’字下面加上‘子’字。他为我儿取名‘孚’,岂不是称我儿爪子吗?”

玄宗送行

贺知章在86岁时得了一场大病,躺在床上已经完全不省人事了。但后来死里逃生,又回过来了,并且上表奏明皇上,请求恩准他回乡当道士。唐明皇准许了他的请求,并同意他把自己在京城的家捐赠出来作为道观,还特地赐名“千秋”。又下诏在京城东门设立帐幕,让百官为之饯行。这还不算,唐明皇又亲自写诗为他送行。诗的序言中说:“天宝二年,太子宾客贺知章,……志期入道。朕以其年在迟暮,用循挂冠之事,俾遂赤松之游。正月五日,将归会稽。遂饯东路,……乃赋诗赠行。”唐明皇在诗中写道:“遗荣期入道,辞老竟抽簪。岂不惜贤达,其如高尚心。寰中得秘要,方外散幽襟。独有青门饯,群英怅别深。”大概是意犹未尽,又写了第二首:“筵开百壶饯,诏许二疏归。仙记题金箓,朝章拔羽衣。悄然承睿藻,行路满光辉。”

金龟换酒

贺知章金龟换酒图

唐天宝元年(742年),诗人李白来到京城长安。他在长安没有一个朋友,就孤身一人住在小客店里。一天,他到一座著名的道观紫客去浏览,碰见了著名诗人贺知章。贺知章很早就读过李白的诗,极为景慕,这次偶然相逢,就亲切地攀谈起来。他向李白要新作的诗看,当他读完《蜀道难》时,惊讶地对李白说:“看来,你就是天上下凡的诗仙呀!”

黄昏时分,贺知章邀请李白去饮酒,在酒店刚坐下,才想起身边没有带钱。他想了想,便把腰间的金饰龟袋解下来,作为酒钱。李白阻拦说:“使不得,这是皇家按品级给你的饰品,怎好拿来换酒呢?”两人都能喝酒,直到大家微醉时才告别。后来,贺知章向皇帝推荐李白,皇帝也已久闻李白大名,于是就任命李白为翰林待诏。

后来贺知章去世,李白独自对酒,怅然有怀,想起当年金龟换酒,便写下《对酒忆贺监二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621seo.cn/a/108.html

« 上一位
下一位 »
cache
Processed in 0.003309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