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陈陶
杜甫 〔唐代〕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注释】
孟冬:农历十月。十郡:指秦中各郡。陈陶:地名,在长安西北。义军官军。群胡:指安史叛军。安禄山是奚族人,史思明是突厥人。他们的部下也多为北方少数民族人。都市:指长安街市。向北啼:这时唐肃宗驻守灵武,在长安之北,故都人向北而啼。
mèng dōng shí jùn liáng jiā zǐ , xuè zuò chén táo zé zhōng shuǐ 。
yě kuàng tiān qīng wú zhàn shēng , sì wàn yì jūn tóng rì sǐ 。
qún hú guī lái xuè xǐ jiàn , réng chàng hú gē yǐn dū shì 。
dū rén huí miàn xiàng běi tí , rì yè gèng wàng guān jūn zhì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初冬时节,从十几个郡征来的良家子弟,一战之后鲜血流满了陈陶水泽。
晴空下的旷野现在已经没有战斗杀伐之声,四万正义之师在一日之内全部战死。
胡兵战罢归来,箭镞上沾满了鲜血,如同用血洗过,他们唱胡歌在长安街市上饮酒作乐。
长安百姓转头向灵武方向啼哭, 日日夜夜更加盼望官军前来收复国都。
相关赏析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冬,宰相房珀亲自率领唐军跟安史叛军在长安西北的陈陶作战,他采取兵车战术,本想等待时机出击,中人邢廷恩却催促战斗,结果安史叛军采用火攻的办法,致使一夜之间唐军四万人全军覆没,血染陈陶战场,景象惨烈。杜甫这时被困在长安,此诗即为这次战事而作。
开首四句写在这场惨败的战役中,十几个郡征来的良家子弟转眼间献血流满了陈陶水泽,战后的原野一片空旷,天地间一片肃穆。诗的第一句就郑重地记录了这场悲剧事件的时间、牺牲者的籍贯和身份,渲染了庄重严肃的气氛。“血作陈陶泽中水”一句则令人痛心,乃至目不忍睹。诗人所感受到的是战罢以后原野显得格外空旷,好像天地也在沉痛哀悼“四万义军同日死”这样一个悲惨的事件。
后四句写胡兵的嚣张骄横,他们妄想用血与火将一切都置于自己的铁蹄之下。长安人民向着北方,为四万义军悲伤哭泣,更加渴望官军前来讨平叛乱,收复长安。一“哭”一“望”,加上中间一个“更”字,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情绪。陈陶之战虽然伤亡惨重,但杜甫着力表现的是一种悲壮之美,它能带给人们力量,鼓舞人民为讨平叛乱而继续斗争。
作者介绍
《悲陈陶》原文,《悲陈陶》翻译,《悲陈陶》赏析,《悲陈陶》拼音,出自杜甫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621seo.cn/a/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