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词网首页
  2. 唐朝
  3. 王维 相关资料简介

王维简介

王维

王维〈701—761〉,字摩诘,汉族,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市)人,唐代诗人。通音乐、工&則。其山水丨1丨园诗恬淡、高远,讲究意境。宋代的大文豪苏东坡称五维的诗和画是“诗
中有画,画中有诗”。

王维相关资料

人物生平

才华早显

少年王维

少年王维

王维于武则天长安元年(701年)出生在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市)。

王维才华早显,幼年聪明过人。十五岁时去京城应试,由于能写一手好诗,工于书画,而且还有音乐天赋,所以一至京城便立即成为京城王公贵族的宠儿。

唐玄宗开元三年(715年),王维离家赴长安。

京城求仕

开元五年(717年),在长安,其间有时至洛阳。有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开元七年(719年),在长安,七月应京兆府试。

开元八年(720年),在长安,常从岐王李范等游宴。春就试礼部,落第。

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受累,贬为济州司仓参军。

半官半隐

王维像

王维像(4张)

开元十四年(726年),离济州司仓参军任。

开元十六年(728年),隐居淇上。

开元十七年(729年),开始从大荐福寺道光禅师学顿教。冬孟浩然还襄阳,行前,有诗相赠。

开元十九年(731年)前后,王维妻子去世。之后再没有续娶。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闲居长安,秋赴洛阳,献诗张九龄求汲引,隐居于嵩山。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官拜右拾遗,离嵩山至东都任职。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冬十月,随唐玄宗回长安。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赴凉州河西节度幕,为监察御史兼节度判官。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自河西回长安,仍官监察御史。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迁殿中侍御史。冬,因公务赴南方,自长安经襄阳、郢州、夏口至岭南。

开元二十九年(741年),自岭南北归,曾经过瓦官寺谒璇禅师。

天宝元年(742年),在长安,转左补阙。

天宝三载(744年),开始经营蓝田辋川别业。

天宝四载(745年),迁侍御史,出使榆林、新秦二郡,曾经至南阳郡,遇神会和尚。

天宝五载(746年),转库部员外郎。

天宝七载(748年),转库部郎中。

天宝九载(750年),春,母亲去世守丧,离朝屏居辋川。

天宝十一载(752),三月初,守丧期满除服,官拜吏部郎中。当年吏部改为文部,为文部郎中。

天宝十四载(755年),由文部郎中转给事中。

乱中被俘

天宝十五载(756年),仍任给事中。六月,安禄山叛军陷潼关,随之攻入长安,玄宗仓皇逃往四川,王维被俘。被俘后,他曾吃药取痢,假称患病,以逃避麻烦。但因其诗名太大,安禄山派人迎接他到洛阳,拘于菩提寺,硬委之以给事中之伪职。

至德二载(757年),九、十月,唐军相继收复长安、洛阳,王维与其他陷贼之官,均被收系狱中,随后押到长安。这些人按律当死,但因他被俘时曾作《凝碧池》抒发亡国之痛和思念朝廷之情,又因其弟刑部侍郎王缙平反有功请求削籍为兄赎罪,王维才得宽宥,降为太子中允。

晚年生活

乾元元年(758年),责授太子中允,加集贤殿学士,迁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

上元元年(760年),夏,转任尚书右丞,这是他一生所任官职中最高的官阶,也是最后所任之职。

上元二年(761年),仍官尚书右丞。春,上《责躬荐弟表》,请求削去自己全部官职,放归田园,使其弟王缙得以还京师。五月,进上谢恩状。七月卒。临终时,他仍作书向亲友辞别,完成后便安然离世。


轶事

音乐天才

有关王维在音乐上的天赋,《唐国史补》曾有这样一段故事:一次,一个人弄到一幅奏乐图,但不知为何题名。王维见后回答说:“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叠第一拍。”请来乐师演奏,果然分毫不差。 

辋川别业

王维四十四岁左右时,为供“志求寂静”的母亲用以修行静养,于“蓝田县营山居一所”,即辋川别业。此后苦心经营为一片山水胜地,成为他“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唐冯蛰《云仙杂记》说:“王维居辋川,宅宇既广,山林亦远,而性好温洁,地不容浮尘,日有十数扫饰者,使两童专掌缚帚,而有时不给。”在王维的庄园中,仅专掌扫地的童仆就有十数人,需要两个童子专门扎扫帚,还时常供不应求,可见其规模之大,更可见其对“洁净”的极高要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621seo.cn/a/163.html

« 上一位
下一位 »
cache
Processed in 0.004287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