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唐代〕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释
①涵虚:天倒映在水中。②太清:天空。③云梦:古泽名,今属江汉平原及周边一带。④端居:安居,喻指闲居不仕。⑤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眼睁睁地看着别的钓鱼的人,自己心里也想得到鱼,却又苦于没有渔具,空存想望。这里比喻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坐观,坐视,旁观。徒,白白地。羡鱼情,想得到鱼的愿望。出自《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意思是说有理想,就要采取实际行动。
wàng dòng tíng hú zèng zhāng chéng xiàng
mèng hào rán 〔táng dài 〕
bā yuè hú shuǐ píng ,hán xū hún tài qīng 。
qì zhēng yún mèng zé ,bō hàn yuè yáng chéng 。
yù jì wú zhōu jí ,duān jū chǐ shèng míng 。
zuò guān chuí diào zhě ,tú yǒu xiàn yú qíng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仲夏八月,湖水暴涨,几乎与岸齐平。水天相接,交相辉映,浑然一体。湖上蒸腾的水汽笼罩着云梦大泽,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想要渡水,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在家,实在让人羞愧难容。闲坐着观看别人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被钓上来的鱼。
相关赏析
唐朝科考取士,采用的是考试与推荐相结合的录取制度。考卷的优劣只是考评的一个方面。主考官还要看名人达士的推荐。因此,应试举人为了增加及第的机会,便将自己平时所写的最得意的诗文作品加以编辑,写成卷轴,在考前托关系呈送给社会上有地位的人,以求他们向知贡举官推荐自己。投卷可以弥补考试选拔的不足,唐代有许多著名的人物是通过投卷、荐举等方式参与科举,进人仕途的。
这是一首“干谒”诗。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向当时在位的贤相张九龄投献这首诗,以求引荐录用。诗的前半写八月的洞庭湖汪洋浩阔的景象,其中“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十字写活洞庭湖雄浑的气势,可谓壮观非常。本来望洞庭湖的胜景似乎与“上赠张丞相”的干谒无关,但作者以欲渡这宽广雄阔的洞庭湖还须仗依舟楫,托出希望丞相引荐的意思,章法衔接十分巧妙。最后以“羡鱼情”表明自己处在圣明时代不甘心闲居无为,想要出仕的愿望。
全诗以洞庭风物起,以水边垂钓结,中间以“欲渡”承接,运用比兴的手法写自己希望张九龄援引的心情,显得雄阔高浑,得体有节。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此句卒章显志,化用了《淮南子·说林训》中的古语:“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结网。”喻指诗人徒有出仕从政之心,却无从实现这一愿望。“垂钓者”比喻当朝执政的人,这里指张九龄,恳请他荐拔;“羡鱼情”比喻从政的愿望,希望对方能竭力引荐,使诗人的愿望得以实现,活灵活现地表达了诗人想求仕却又因自身清高而难以启齿的复杂心理,使得诗人那种有志难酬、不得已而为之的难言之情溢于言表。
作者介绍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原文,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翻译,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赏析,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拼音,出自孟浩然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621seo.cn/a/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