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词首页
  2. 写景
  3. 小石潭记-柳宗元

小石潭记-柳宗元

作者: 柳宗元

小石潭记-柳宗元原文

小石潭记

柳宗元 〔唐代〕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珮 通:佩)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下澈 一作:下彻)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注释:

①小丘:小山,在小石潭东面。②篁(huáng)竹:竹林。③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鸣,发出的声音。佩、环,都是玉制的装饰品。④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以为,把……当作。⑤为坻(chí),为屿(yǔ),为堪(kān),为岩:成为坻、屿、、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堪,高低不平的岩石。岩,高出水面较大而高耸的石头。⑥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cēn ci)披拂: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⑦可百许头:有一百来条。⑧怡然不动:(鱼)呆呆的,一动不动。怡(yǐ)然,呆呆的样子。⑨俶(chù)尔:忽然。⑩ 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⑩ 潭西南而望:向潭水的西南方向望去。⑫斗折:像北斗七星的排列那样曲折。⑬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⑭隶而从:跟着同去。隶,随从。而,表并列。


小石潭记-柳宗元拼音解读

xiǎo shí tán jì

liǔ zōng yuán  〔táng dài 〕

  cóng xiǎo qiū xī háng bǎi èr shí bù ,gé huáng zhú ,wén shuǐ shēng ,rú míng pèi huán ,xīn lè zhī 。fá zhú qǔ dào ,xià jiàn xiǎo tán ,shuǐ yóu qīng liè 。quán shí yǐ wéi dǐ ,jìn àn ,juàn shí dǐ yǐ chū ,wéi dǐ ,wéi yǔ ,wéi kān ,wéi yán 。qīng shù cuì màn ,méng luò yáo zhuì ,cān chà pī fú 。(pèi  tōng :pèi )

  tán zhōng yú kě bǎi xǔ tóu ,jiē ruò kōng yóu wú suǒ yī 。rì guāng xià chè ,yǐng bù shí shàng ,yǐ rán bú dòng ;chù ěr yuǎn shì ,wǎng lái xī hū 。sì yǔ yóu zhě xiàng lè 。(xià chè  yī zuò :xià chè )

  tán xī nán ér wàng ,dòu shé shé háng ,míng miè kě jiàn 。qí àn shì quǎn yá chà hù ,bú kě zhī qí yuán 。

  zuò tán shàng ,sì miàn zhú shù huán hé ,jì liáo wú rén ,qī shén hán gǔ ,qiāo chuàng yōu suì 。yǐ qí jìng guò qīng ,bú kě jiǔ jū ,nǎi jì zhī ér qù 。

  tóng yóu zhě :wú wǔ líng ,gōng gǔ ,yú dì zōng xuán 。lì ér cóng zhě ,cuī shì èr xiǎo shēng ,yuē shù jǐ ,yuē fèng yī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从小丘向西走上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从那一边传来悦耳的流水声,清脆得就像是人身上佩戴的环佩相互碰撞的声音。听到这些,我的内心不由得升起一股喜悦之感,于是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沿路走下去,看见了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激透亮。这个小潭以一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石底部分,有些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等,形状各异。青翠的树木和藤蔓互相遮掩缠绕,参差不齐,在微风中摇动飘拂。
潭中的鱼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似的什么依靠都没有。一束暖暖的阳光洒落下来,直射潭底,鱼儿的影子倒映在潭底的石头上,静静地停在那里一动也不动,让你不经意间就忽视了它的存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它们来来往往,如此轻快敏捷、活泼自如,仿佛是在跟游人逗乐呢!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能看到小溪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溪水又像蛇那般蜿蜓前行,溪身时隐时现。小溪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让人分辨不出溪水的源头到底是在哪儿。
我坐在石潭边上,这里四周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整个小潭静悄悄的,空无一人。这样的环境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一丝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冷清,不可长时间停留,于是我记下这番景致后就离开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名叫恕己,一个名叫奉壹。

相关赏析

写作历史背景:

永州之贬
永州之贬又称“二王八司马”事件,顾名思义,二王指的是王叔文、王伾两人。同时还有诗人刘禹锡和柳宗元都由于唐宪宗上台后的革新失败被贬谪。宪宗八月即位,次月柳宗元便被贬为邵州(今湖南邵阳市)刺史,更加雪上加霜的是行至半路又被加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与此同时还有七人共同降职,这就是八司马的由来。
永州是一个位于湖南与广东两省交界夹缝中的小城,地处交界处应当相对繁华,可永州这座小城却异常荒僻,人烟也更是稀少。柳宗元前往永州时,共同为伴的还有其堂弟柳宗直、表弟卢遵,以及身体脆弱病痛缠身的愈近古稀的老母。初到永州,连置身之所都没有,正所谓“出门遇贵人”,这一行人在龙兴寺一位僧人的帮助下于寺内寄宿才得以停歇,也算是找到了归宿。但岁月并非静好,由于贫困加上生活环境艰苦,柳母卢氏在兄弟三人的哭声中离开了人世……
即使已经到了如此地步,政敌们仍不肯放过曾经与他们作对的“眼中钉,肉中刺”,更是变本加厉地对柳宗元进行造谣诽谤,以及铺天盖地的人身攻击,在民众前丑化其形象,扭曲事实,并且在之后的几年里谩骂声都没有停止。显而易见,这群保守派政客对柳宗元的恨意已经深人骨髓!
永州之贬,柳州元受到了残酷无情乃至绝情的政治迫害。艰苦恶劣的生活环境甚至还有不止一次的火灾,这些都在慢慢侵蚀着他的健康,竟到了“走路膝盖会颤抖,坐下身体会麻痹”的地步。或许这些肉体上的折磨加上老母与世长辞的精神折磨让他悲愤、忧郁、痛苦过,但他所遭受的这些磨难与迫害并没有动摇他的政治理想与抱负。“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在写给友人信中的这句话也更是他对迫害他的政客的回答与态度,不得不让人佩服!

赏析:

《小石潭记》是一篇语言精美,含义丰富,形象逼真的优秀山水游记。作者借写小石潭的幽深寂静和清丽之景色,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景物,寄寓自己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心情。文章中所使用的那些描绘景物细致入微的手法和巧妙、形象的比喻,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借鉴。《小石潭记》鉴赏(范培松)《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则。这篇散文写的是一个不见经传的小石潭。这个小石潭称不上是美景,更不是什么胜景,只是一个无名小丘边的小水潭。作者写这小石潭的本身,就最好地证明了他没有沾染上展览美景的唯美主义的恶习。从这一选材的价值来看,对于我们当今游记写作也颇有借鉴意义。小石潭虽然名不见经传,但见到它还是费了一点小周折:先见竹丛,耳闻水声,却不见小石潭的身影。小石潭的显现,虽称不上千呼万唤,也可称有“犹抱琵琶半遮面”之妙。待到“伐竹取道”,才见到小石潭。真乃是曲径通幽确实景象不凡。这“不凡”是以“怪”的面目出现的,怪就怪在潭是“全石以为底”,而且潭中露出的石头又都是那么姿态奇特,“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再加上古树翠蔓的覆盖,使小石潭的全景富有清静感,仿佛不是人间的一个小天地,而是传说的佛国中的一块净土。  接着,笔锋随转,由静写动,写潭中小鱼。这是本文的最精彩之笔。这潭中鱼也极为怪诞:一是鱼居然可数,约有“百许头”;二是“影布石上”,神态自若地 “怡然不动”。这是继续写静,既烘托出小石潭的幽寂,也勾勒出小石潭水的清澈。由此转为写动。其实在写静时已作伏笔,水中之鱼不能不动。鱼之静止,正像电影中的定格只是某个刹那的显示。这个定格过后,便见潭中之鱼“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鱼,多么富有人情味,这倒触动了作者情怀。在此,这一 “乐”字值得注意。作者由于改革受挫,被贬远方,精神负担很重,处在极度烦恼和压抑之中。为何能“乐”?乃是因为离开了纷陈烦恼的官场这一是非、争斗之地,在这里找到了这样一块清静之地,看到游鱼的怡然自得,灵魂得到了净化和复归。水之清,鱼之乐,终于给这位破碎了心的散文家带来了片刻的欢乐。清静神乐是这篇散文前半部分的主旋律。现实是严峻的。在这“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环境中,作者感到“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乐毕竟是暂时的,而凄怆是永恒的`。面对这种原始的悄怆之景,或许更感到难受,或许更激起作者凄凉的联想,因此形成了感情从“乐”到“凄”的大幅度滑坡。这一滑坡的表现也是立竿见影,觉得此地不可久居而赶快离开,倍感凄寒逼人,毛骨悚然。这篇散文历来被人们誉为精品。它所以能成为精品,归纳起来有这样两条:一是作者敢于选择乱石堆中的无名小石潭作为游记的表现对象,可见作者有过人的艺术胆量;二是作者在写小石潭的景物时能驾驭自如地融进自己的感情,景随情迁,自然地形成一种凄情的艺术境界,这是作者高超的艺术智慧和艺术技能的表现。诚然,归根结底还是一条,作者这样一个人,巧遇这么一块净土,一拍即合,融为一体,真是天助之也,景助之也。

  《小石潭记》观鱼时写鱼“似与游者相乐”,也折射了作者欣赏美景之初的愉悦的感情。而观鱼后坐潭上,感到风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也是作者抑郁忧伤心情的反映。文章写“乐”。

  听到“如鸣佩环”的流水声就“心乐之”,看到“往来翕忽”的游鱼便以为“似与游者相乐”。但好景不长,很快便感到这些“凄神寒骨”了,心里觉得“其境过清”,就匆匆离开了。这一乐一忧,耐人寻味。这是由于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此凄苦是他感情的基调,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便会流露出来。

《小石潭记》是一篇语言精美,含义丰富,形象逼真的优秀山水游记。作者借写小石潭的幽深寂静和清丽之景色,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景物,寄寓自己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心情。文章中所使用的那些描绘景物细致入微的手法和巧妙、形象的比喻,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借鉴。《小石潭记》鉴赏(范培松)《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则。这篇散文写的是一个不见经传的小石潭。这个小石潭称不上是美景,更不是什么胜景,只是一个无名小丘边的小水潭。作者写这小石潭的本身,就最好地证明了他没有沾染上展览美景的唯美主义的恶习。从这一选材的价值来看,对于我们当今游记写作也颇有借鉴意义。小石潭虽然名不见经传,但见到它还是费了一点小周折:先见竹丛,耳闻水声,却不见小石潭的身影。小石潭的显现,虽称不上千呼万唤,也可称有“犹抱琵琶半遮面”之妙。待到“伐竹取道”,才见到小石潭。真乃是曲径通幽确实景象不凡。这“不凡”是以“怪”的面目出现的,怪就怪在潭是“全石以为底”,而且潭中露出的石头又都是那么姿态奇特,“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再加上古树翠蔓的覆盖,使小石潭的全景富有清静感,仿佛不是人间的一个小天地,而是传说的佛国中的一块净土。  接着,笔锋随转,由静写动,写潭中小鱼。这是本文的最精彩之笔。这潭中鱼也极为怪诞:一是鱼居然可数,约有“百许头”;二是“影布石上”,神态自若地 “怡然不动”。这是继续写静,既烘托出小石潭的幽寂,也勾勒出小石潭水的清澈。由此转为写动。其实在写静时已作伏笔,水中之鱼不能不动。鱼之静止,正像电影中的定格只是某个刹那的显示。这个定格过后,便见潭中之鱼“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鱼,多么富有人情味,这倒触动了作者情怀。在此,这一 “乐”字值得注意。作者由于改革受挫,被贬远方,精神负担很重,处在极度烦恼和压抑之中。为何能“乐”?乃是因为离开了纷陈烦恼的官场这一是非、争斗之地,在这里找到了这样一块清静之地,看到游鱼的怡然自得,灵魂得到了净化和复归。水之清,鱼之乐,终于给这位破碎了心的散文家带来了片刻的欢乐。清静神乐是这篇散文前半部分的主旋律。现实是严峻的。在这“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环境中,作者感到“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乐毕竟是暂时的,而凄怆是永恒的`。面对这种原始的悄怆之景,或许更感到难受,或许更激起作者凄凉的联想,因此形成了感情从“乐”到“凄”的大幅度滑坡。这一滑坡的表现也是立竿见影,觉得此地不可久居而赶快离开,倍感凄寒逼人,毛骨悚然。这篇散文历来被人们誉为精品。它所以能成为精品,归纳起来有这样两条:一是作者敢于选择乱石堆中的无名小石潭作为游记的表现对象,可见作者有过人的艺术胆量;二是作者在写小石潭的景物时能驾驭自如地融进自己的感情,景随情迁,自然地形成一种凄情的艺术境界,这是作者高超的艺术智慧和艺术技能的表现。诚然,归根结底还是一条,作者这样一个人,巧遇这么一块净土,一拍即合,融为一体,真是天助之也,景助之也。

  《小石潭记》观鱼时写鱼“似与游者相乐”,也折射了作者欣赏美景之初的愉悦的感情。而观鱼后坐潭上,感到风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也是作者抑郁忧伤心情的反映。文章写“乐”。

  听到“如鸣佩环”的流水声就“心乐之”,看到“往来翕忽”的游鱼便以为“似与游者相乐”。但好景不长,很快便感到这些“凄神寒骨”了,心里觉得“其境过清”,就匆匆离开了。这一乐一忧,耐人寻味。这是由于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此凄苦是他感情的基调,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便会流露出来。

名句鉴赏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此句采用了“定点特写”的方法,直接把镜头对准潭中的鱼,描写其动静的状态,间接突出潭水的清澈透明,着重表现出一种游赏的乐趣。以静衬动,写潭中小鱼,这是本文的最精彩之笔。此句末的“乐”字亦值得注意,作者由于改革的受挫而被贬到远方,在这里找到了这样一块清静之地,看到怡然自得的游鱼,灵魂仿佛得到了净化。清清的溪水,游乐的鱼儿,都给作者带来了片刻的欢乐。


作者介绍

柳宗元 柳宗元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懦学家,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大多描写山川设物,风格清新峭拔,有《柳河东集》。详情

小石潭记-柳宗元原文,小石潭记-柳宗元翻译,小石潭记-柳宗元赏析,小石潭记-柳宗元拼音,出自柳宗元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621seo.cn/a/328.html

« 上一首
下一首 »
cache
Processed in 0.004703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