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宋代〕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释:
①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是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知州时悼念妻子王弗的作品。王弗去世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
②千里孤坟:王弗葬地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孤坟,其妻王氏之墓,有感伤自己不能与她同穴而伴之意。孟檠《本事诗·徵异第五》载张姓妻孔氏赠夫诗:“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③尘满面,鬓如霜:形容饱经沧桑,面容憔悴。④幽梦:梦境隐约迷离,故云幽梦。⑤小轩窗:指小室的窗前。小轩,有窗槛的小屋。⑥短松冈:指苏轼葬妻之地。短松,矮松。
jiāng chéng zǐ ·yǐ mǎo zhèng yuè èr shí rì yè jì mèng
sū shì 〔sòng dài 〕
shí nián shēng sǐ liǎng máng máng ,bú sī liàng ,zì nán wàng 。qiān lǐ gū fén ,wú chù huà qī liáng 。zòng shǐ xiàng féng yīng bú shí ,chén mǎn miàn ,bìn rú shuāng 。
yè lái yōu mèng hū hái xiāng ,xiǎo xuān chuāng ,zhèng shū zhuāng 。xiàng gù wú yán ,wéi yǒu lèi qiān háng 。liào dé nián nián cháng duàn chù ,míng yuè yè ,duǎn sōng gāng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一转眼已是十年光阴,你我生死相隔、阴阳两茫,不用思念你自在我心中难以忘怀。想着你的墓茔在那千里之外孤寂无依,而千里之外的我内心的凄凉和苦楚也无处诉说。纵然此时夫妻重逢你也会认不出我,我已是面容憔悴、两鬓斑白、饱经沧桑。
昨夜我在梦中忽然又回到了家乡四川,见清晨时你正在小屋窗边映着阳光梳妆打扮。你我默默相对凄楚无言,只流下热泪千行。料想你在这年年伤逝的日子里,在这孤月之下、矮松冈上必也是柔肠寸断。
相关赏析
【内容解析】
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苏东坡任密州知州,年已四十。这一年正月二十日夜里,他梦见自己已逝十年的发妻王弗,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且传诵千古的悼亡词。苏轼与王弗是少年夫妻。他十九岁时与十六岁的王弗成婚,二人感情深厚,恩爱有加。不料王弗在二十七岁时(宋英宗治平二年)离世,这对苏轼是极大的打击,其内心的痛苦不言而喻。这首词抒写了对发妻不尽的思念和内心的哀伤之情,情意缠绵,字字肺腑。
题为“记梦”,实际上词作内容只有下片中五句是记梦境,其他都是抒胸臆,诉悲怀的,写得真挚朴素,沉痛感人。
开篇三句直抒胸臆、感人至深。“十年生死两茫茫”。“十年”是时间之长、也是光阴倏忽,“两茫茫”为阴阳两隔,彼此再也不知对方境况,这其中饱含着诗人对亡妻无尽的怀念与内心的伤痛。“不思量”“自难忘”看似矛盾的心态下是苏轼人性中赤真、赤诚的体现。这份铭记与深情,不需言说、不需想起,因为已深埋心中永难相忘。苏轼与王弗少年夫妻情意深重。更难得王弗蕙质兰心,侍亲甚孝。王弗去世的这十年里,苏轼在政治上颇受打压,到密州后又忙于政务,人世多舛却始终心念亡妻,不曾相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亡妻墓茔在四川,诗人身在密州,内心的思念悲伤与凄凉无助无处诉说,即使是身在茔旁,也是生死相离,难诉衷肠。此句是情语,亦是痴语,足见情深意浓。“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三个长短句将现实与梦幻交织,纵然此时夫妻重逢你也不会认出我,我已是面容憔悴、两鬓斑白、饱经沧桑,何等的苍凉、悲切!四十岁的苏轼已是“鬓如霜”,诗人饱经坎坷、仕途不顺,设想着与发妻再逢,却也是心凄楚、意无奈
下片的前五句应题“记梦”。“夜来幽梦忽还乡”叙写自己在梦中回到无奈。
了故乡,回到了那个与发妻甜蜜相依、共伴十年的地方,在那里相聚、重逢。“小轩窗,正梳妆”,见到清晨时爱妻正在小屋窗边映着阳光梳妆打扮情态貌容依稀当年。这样一个场景是发妻在诗人心中永难忘却的记忆。然而当年的美好都已不在,夫妻重逢之时终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相顾”正是相逢之悲,“无言”正是最令人心痛之处,生死梦里两两相顾,此时无言胜有言。十年的生死相隔、十年的茫茫阴阳、十年的沧桑变化、十年的相思难忘、十年的凄苦无奈唯有“泪千行”,才能诉衷情。结尾三句以景结情,从梦境回到现实,“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料想发妻在这年年伤逝的日子里,在这孤月之下、松冈上必也是柔肠寸断。这种对写的手法正如杜甫《月夜》中“今夜鄌州月,闺中只独看”,不说自己情思,反说对方如何,更加蕴蓄、更显深情。此词最后三句情意深沉、痛情真切,诗人内心的死别之悲、独伤之苦、世路之艰,全在其中。
【章法点评】
起笔明旨,以景结情
词的创作讲求章法。以双调为例,关键之处就在于起笔、上结、过片、煞尾这四处。起笔处要展现题旨,统括全篇大意。苏轼此词起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直接点明题旨,在生死相隔、岁月茫茫展现中表达着对已故发妻的深切思念,一切深情常埋心中,自无须言说,为全词奠定了凝重、哀伤的情调。结尾处用了典型的以景结情之法,“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于对写中展现着自己内心无限的悲凉和落寞之情。“明月夜”“短松冈”是发妻孤身之处,月色凄冷、短松透寒。全诗定格在一幅凄清、哀伤的画面之中,令诗人的愁情入骨、哀思绵长。
【鉴赏】
据《侯鲭录》:作者妻王弗,知书懂诗。随作者官颍州时,在一个正月夜里,见庭前梅花盛开,月色霁清,谓作者曰:“春月胜于秋月色,秋月让人惨凄春月令人和悦。可召赵德麟辈饮此花下。”东坡喜曰:“此真诗家语也。”当即作词一首:“春庭夜舞,摇荡春醪光欲舞……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由此趣事,足见王弗懂诗,作者与之伉俪情深。
“十年生死两茫茫!”这是感慨悲痛的直述语:十年了时间不短哪!一个活着,一个死了,生死殊途,两相隔绝,真是茫茫邈远啊!
“不思量,自难忘。既然生死茫茫邈远,那就不必去思量吧。可是不由自己.难于忘怀。李清照词:“此情无计可消除,”马致远曲:“不思量,也应愁泪滴千行,"正是这个意思。这就是明知茫茫,却不由得不思量。这是层层递进的表现方法。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她的孤坟距此千里之遥。“无处话凄凉”是说没有办法彼此说说死别后生活凄凉的话,这是又进一层了。“无处”是没有办法。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千里相距,没法对话;可是真的相逢见面了。你也不认识我了呀,我因迁徙奔波,灰尘满面:因失意哀伤,发已如霜了呀!这是又进一层了。
以上这段,第一句“两茫茫”是纲,以下层层推进:虽茫茫而难忘。进而千里相隔,无法对话。进而纵然相逢也不相识。三层推进,把别恨提到了无法再高的境地。
“夜来幽梦忽还乡。”以上按实际说,相逢的不可能和无益,已写到了顶点,没法再写了。可是这首词还是要按格式填足。话还是要再说的。于是作者又从虚处设想,写梦中相逢:昨夜在我幽闷困睡时,意想不到我回到故乡和你相逢了。
“小轩窗,正梳妆。”梦中的你和活着的时候一样,正在临窗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我想你太殷切太久长了,一见到你,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你见到我“尘满面,鬓如霜。”惊痛莫名,也不知说什么好,所以相顾无言。不是无言,而是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觉得语言太笨拙了,表现不了。只有又惊、又喜、又忧、又痛的眼泪,流个不尽。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梦醒了,痛定思痛。“料得”就是断定。根据以上醒着和梦中两种情况断定。今后使我断肠的地方,就是明月夜,照着的那个沉寂的孤坟。“短松冈”,植有松柏的小丘冈,指王氏墓地。
这一段包括三层:(1)梦中回乡。(2)梦中相见。(3)梦后感想。
这首词写作的时间是乙卯正月十二日夜。这是作者徙知密州,很不满自己的外迁时。地点是距家千里的密州。主人公是作者自己。内容是悼念亡
妻。词中抒发了自己对亡妻的深切怀念之情。 (靳极苍)
作者介绍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原文,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翻译,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赏析,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拼音,出自苏轼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621seo.cn/a/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