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词首页
  2. 写景
  3.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作者: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原文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元代〕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注释:

①天净沙:又名“塞上秋”,是一类曲牌名,属越调。②枯藤:枯萎的藤蔓。③ 昏鸦:黄昏时的乌鸦。昏,黄昏,傍晚。④ 人家:农家。此中流露诗人对温暖的家庭的向往。⑤古道:古老荒凉的道路。⑥西风:冷而萧瑟的秋风。⑦瘦马:瘦弱的马。⑧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处指漂泊天涯、孤寂忧愁的游子旅人。⑨天涯:极遥远的地方,此指远离家乡的地方。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拼音解读

tiān jìng shā ·qiū sī
mǎ zhì yuǎn  〔yuán dài 〕
kū téng lǎo shù hūn yā ,xiǎo qiáo liú shuǐ rén jiā ,gǔ dào xī fēng shòu mǎ 。xī yáng xī xià ,duàn cháng rén zài tiān yá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天色昏黄,几分余晖洒落在这枯藤缠绕的老树上,枯瘦的树枝正栖息着傍晚归巢的乌鸦,不时发出凄厉的哀鸣。
不远处,小桥下流水潺潺,环绕着岸边几户农家,炊烟袅袅。
秋风瑟瑟,在这荒凉的古道上,一匹瘦骨嶙峋的老马驮着游子,顶着秋风艰难前行。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凄寒的夜色下,只有思乡孤寂的游子仍漂泊在天涯远方还未归家。


相关赏析

这是写“秋思”的名曲,被誉为“秋思之祖”(周德清《中原音韵》)。这首曲子描写了一幅绝妙的秋思图。时已深秋,那纠缠着枯藤的老树上已经有乌鸦栖息,一条小溪从小桥下流过,桥边有一户人家,可是远在天涯的“断肠人”骑着瘦马,迎着西风,在荒凉的古道上奔波,又到黄昏的时候了,可是哪里才是他的归宿呢?
这首曲子如此出名的奥秘在哪里呢?首先,人和景都是精心选择出来最能表现“秋思”的。“枯藤”、“老树”等最有特征性的秋景,最有利于表现秋思的景象都被诗人收在笔下,而“断肠人”则将满腹秋思寄托于这些意象之上,人和景都将秋思表现得恰到好处。其次是,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能将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固然重要,但能将其表现得精致生动,则又是此曲胜人一筹之处。前三句十八个字,九个名词,九个景物,构成一系列意象,再加上“断肠人”,所表现的便不是客观的景,而是人与物的结合,情与景的完美交融。最后,恰当的时空关系的处理,则让秋思得到进一步的表现。“天涯”景,“夕阳西下”的黄昏,这一切,都是使“断肠人”秋思愁绪更浓烈的重要因素。秋思本是抽象的,但正是通过以上几个方面,诗人将秋思展现得活灵活现,让人不得不产生共鸣,从而使该曲具有其他同类主题作品所没有的动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作者介绍

马致远 马致远马致远(约1250-约1324),一说字千里,号东篱。元代著名杂剧家、散曲家、戏曲家、作家。青年时期仕途坎坷,曾任江浙行省务官(一作江浙省务提举)这样的小官,晚年不满时政,退隐田园,他所
作杂剧今知有15种,《汉宫秋》是其代表作;散曲120多首,有辑本《东篱乐府》,与白朴、关汉卿、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详情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原文,天净沙·秋思-马致远翻译,天净沙·秋思-马致远赏析,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拼音,出自马致远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621seo.cn/a/374.html

« 上一首
下一首 »
cache
Processed in 0.004636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