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东山二首
李白 〔唐代〕
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
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我今携谢妓,长啸绝人群。
欲报东山客,开关扫白云。
【注释】
施宿《会稽志》:东山,在上虞县西南四十五里,晋太傅谢安所居也。一名谢安山,巍然特出于众峰间,拱揖亏蔽,如鸾鹤飞舞,其巅有谢公调马路,白云、明月二堂遗址,千嶂林立,下视沧海,天水相接,盖绝景也。下山出微径,为国庆寺,乃太傅故宅。旁有蔷薇洞,俗传太傅携妓女游宴之所。东山客:指隐者,即谢安
yì dōng shān èr shǒu
lǐ bái 〔táng dài 〕
bú xiàng dōng shān jiǔ ,qiáng wēi jǐ dù huā 。
bái yún hái zì sàn ,míng yuè luò shuí jiā 。
wǒ jīn xié xiè jì ,zhǎng xiào jué rén qún 。
yù bào dōng shān kè ,kāi guān sǎo bái yún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东山我很久没有回去了,不知昔日种在洞旁的蔷薇又开过几次花?
环绕白云堂的白云是不是仍自聚自散?明月堂前的明月不知落入谁家?
我现在像谢安一样携领东山歌舞妓,长啸一声远离世人。
我准备告诉东山的隐者们,为我打开蓬门,扫去三径上的白云。
相关赏析
题目曰忆东出,实为忆人,忆早年隐居东山的东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谢安。据施宿《会稽志》载:东山位于浙江省上虞县西南四十五里,山势巍峨,特出于众峰间。山上有谢安所建白云、明月二堂。千嶂林立,下观沦海,天水相接,景色绝佳。下山出微径为国庆寺,乃谢安故宅。旁有蔷薇洞,传为游宴之所。诗一起缅怀向往之情喷涌而出:“不向东山久”。“向”,趋向、接近,引申为去或到。一个“久”字,既显示出时问,更隐寓怀思已非一日,遂生下面一连串神奇的想象。“蔷薇”本是洞,在诗人笔下幻化成“朵朵精神叶叶柔,雨晴香拂醉人头”(杜牧《蔷薇花》)的蔷薇花。“白云”、“明月”本是堂,诗人想象它们是“悠悠离洞壑,冉冉上天津”(李中《云》)的远远飘散的白云;是“一片月生海,几家人上楼”(无名氏《佚句》)的明月。藉用词的歧异,化实为虚,生出联翩的浮想,常产生神奇的艺术魅力。
李自对白东山的如此深情,完全由于他对谢安人格的歆羡。谢安字安石,初为司徒府著作郎小官,力疾辞去,与王羲之等“出则渔弋山水,人则言咏属文”。后应,征西大将军桓温请为司马。历官尚书仆射,领吏部,加后将军,一心辅晋,威怀外著,时人比之王导。太元八年,苻坚攻晋,谢安任征讨大都督,与率众百万的苻坚战于淮肥,安然自若,智胜强敌。史称“安西英爽,才兼辨博。宣力方镇,流声台阁”。对于这样一位仕则号令诸侯,隐别纵情山水的高人雅士,李白久怀仰慕之情。李白一生的抱负是:“北阙青云不可期,东山白首还归去”。(《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他希望“北阙青云”,立身朝廷,兼济天下;如不可期时,便归卧东山,隐逸为宗。所以他总是以谢安自期自比,全诗词浅意远,语成情深;感时托物(蔷薇、白云、明月),慷慨沉著,正是言志咏怀!得于自然,洵为“文而无质”“托兴深微”之作也。
作者介绍
忆东山二首李白原文,忆东山二首李白翻译,忆东山二首李白赏析,忆东山二首李白拼音,出自李白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621seo.cn/a/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