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莲曲
王昌龄 〔唐代〕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注释】
罗裙:用细软而有疏孔的丝织品制成的裙子。一色裁:像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芙蓉:指荷花。乱入:杂入、混入。看不见:指分不清哪是芙蓉的绿叶红花,哪是少女的绿裙红颜。
闻歌:听到歌声。始觉:才知道。
cǎi lián qǔ
wáng chāng líng 〔táng dài 〕
hé yè luó qún yī sè cái ,fú róng xiàng liǎn liǎng biān kāi 。
luàn rù chí zhōng kàn bú jiàn ,wén gē shǐ jiào yǒu rén lái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
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
相关赏析
这首诗写江南女子的生活,有浓郁的南国地方色彩。诗中说,荷叶的颜色和采莲女子的罗裙颜色是一样的,荷花和那女子的脸同样美丽,所以当这个女子进到荷花丛里去采莲的时候,就分不出哪是女子哪是荷花了。这是生活的写照,诗人从现实生活中摄取一个镜头,真实生动地反映了江南采莲女子的日常生活。“乱人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更富生活情趣、地方色彩。前句写出莲池中荷叶莲实茂密,后句说听到采莲女子的歌声,才察觉她们来了。这两句声情并茂,使读者如睹画面,似闻其声。
一首绝句总共只有四句,王昌龄对每一句都精心地加以处理。第一句就开门见山、单刀直人,把读者引进一个优美的艺术境界,第三句不同于一般绝句的写法,就势一振,翻出新意,反而平缓了,先前的“荷叶罗裙”、“芙蓉向脸”都“看不见”了“闻歌始觉有人来”。出乎意料的奇语妙笔把诗煞住,使本诗收到余音袅袅的艺术效果。
这首诗造句子易而韵味无穷,更兼富有地方色彩,耐人寻味。
作者介绍
采莲曲王昌龄原文,采莲曲王昌龄翻译,采莲曲王昌龄赏析,采莲曲王昌龄拼音,出自王昌龄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621seo.cn/a/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