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词首页
  2. 写景
  3. 闺怨王昌龄

闺怨王昌龄

作者: 王昌龄

闺怨王昌龄原文

闺怨

王昌龄 〔唐代〕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注释】

闺怨:少妇的幽怨。闺,女子卧室,借指女子。一般指少女或少妇。古人"闺怨"之作,一般是写少女的青春寂寞,或少妇的离别相思之情。以此题材写的诗称“闺怨诗”。

"不知愁"一作"不曾愁",则诗意大减。

凝妆:盛妆。

陌头:路边。

觅封侯:为求得封侯而从军。觅,寻求。

悔教:后悔让


闺怨王昌龄拼音解读

guī yuàn 

wáng chāng líng  〔táng dài 〕

guī zhōng shǎo fù bú zhī chóu ,chūn rì níng zhuāng shàng cuì lóu 。

hū jiàn mò tóu yáng liǔ sè ,huǐ jiāo fū xù mì fēng hóu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闺阁中的少妇从来不知忧愁;初春来临细心装扮,独自登上翠楼。
忽然见到路边杨柳新绿,心中一阵忧愁,悔不该叫夫君去从军建功封爵。


相关赏析

这首诗较为简单,用正面描写的赋体。一个不知忧愁的青年妇女,在春天里打扮得齐齐整整,上楼去眺望。忽然看到路边杨柳已经抽青,才后悔不该让丈夫离家远去,追求封侯做大官。凝妆即严妆、盛妆。翠楼、朱楼、红楼都是指妇女所居,诗人可以随便用,但青楼却专指妓女所居了。觅封侯是从军的代用词。只有从军杀敌,建立军功,才能得封侯之赏。所以这一句等于说“悔教夫婿去从军”。这首诗有两个曲折。第一个曲折是第三句与第四句的关系。为什么她看到陌头柳色,就后悔不该让丈夫远行。不动脑筋,就不能了解。不能体会封建时代妇女的思想感情,也不能了解。原来柳色青青,表示春意浓厚,这时孤独的妇女,为春意所感动,迫切需要爱人在身边。觅封侯是没有把握的事情,而孤独无伴却是当前忍受不了的生活。她这时才觉悟到:牺牲青春的爱情,去追求无把握的富贵,完全是错误了。第二个曲折是前二句和后二句的关系。这里,关键全在“忽见”二字。虽然在春天,她原先并没有什么感伤,照样打扮齐整,高高兴兴地上楼去望远景。这是她“忽见”以前的情况。“忽见”以后,情况大变。从“不知愁”剧变而为悔恨了。四句诗刻划了一个出征军人妻子的心理过程。用散文写,二十八字肯定不够。这就是王昌龄所作七绝的凝炼的特色。

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评解此诗时指出了一个问题:“伤离者莫甚于从军,故唐人闺怨,大抵皆征妇之辞也。”


作者介绍

王昌龄 王昌龄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盛庸著名边塞诗人,6人誉为“匕绝圣手”作品题材多为边塞、送別,气象雄祚,情意隽永。详情

闺怨王昌龄原文,闺怨王昌龄翻译,闺怨王昌龄赏析,闺怨王昌龄拼音,出自王昌龄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621seo.cn/a/774.html

« 上一首
下一首 »
cache
Processed in 0.003548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