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词首页
  2. 写景
  3. 送柴侍御王昌龄

送柴侍御王昌龄

作者: 王昌龄

送柴侍御王昌龄原文

送柴侍御

王昌龄 〔唐代〕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注释】

侍御:官职名。

通波(流):四处水路相通。

武冈:县名,在湖南省西部。

两乡:作者与柴侍御分处的两地。


送柴侍御王昌龄拼音解读

sòng chái shì yù 

wáng chāng líng  〔táng dài 〕

yuán shuǐ tōng bō jiē wǔ gāng ,sòng jun1 bú jiào yǒu lí shāng 。

qīng shān yī dào tóng yún yǔ ,míng yuè hé céng shì liǎng xiāng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沅江四处水路相通连接着武冈,送你离开没有感到悲伤。

两地的青山同承云朵荫蔽、雨露润泽,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地呢?


相关赏析

诗人是一位很重友情的人,送别诗在他的诗作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但这首送别诗却写得别具特色。例如《留别郭八》:“长亭伫马未能前,井邑苍茫含暮烟。醉别何须更惆怅,回头不语但垂鞭。描写告别的人骑在马上回头不语,手中的马鞭怎么也举不起来,将那种不忍离去的心情刻划得深刻人微;《送别魏二》:“醉别江楼桔柚香,江风引雨人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明明是诗人在思念刚离去的友人,却着力地将对方的思绪写得栩栩如生,令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而这首却采用更加曲折、跌宕的抒情的手法,将与友人的别离写得更有力、更具诗味。

贵州省的清水江和沅水流人湖南黔阳(即唐代的龙标)会合后叫沅水。沅水的支流接近武冈,因此首句说“沅水通流接武冈”。这位柴侍御从龙标前往武冈,诗人写这首诗为他送行。由于武冈与沅水相连,很有点“别”而未“分”的味道,所以说“送君不觉有离伤”。为什么?诗人补叙道:“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我们虽然人分两地,还是如两地的青山一样,同临一片云雨,同顶一轮明月。一连用两个比喻,形象地加重了宽慰的语气。同时又将与友人深挚不渝的友情和别后的无限思念,隐隐地渗透到这些形象之中了。说明诗人不是没有“离伤”,而是将它藏于心底,不让它触发对方,从而减轻对方的“离愁”。这岂不是更加体贴,更为感人的友情吗?


作者介绍

王昌龄 王昌龄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盛庸著名边塞诗人,6人誉为“匕绝圣手”作品题材多为边塞、送別,气象雄祚,情意隽永。详情

送柴侍御王昌龄原文,送柴侍御王昌龄翻译,送柴侍御王昌龄赏析,送柴侍御王昌龄拼音,出自王昌龄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621seo.cn/a/775.html

« 上一首
下一首 »
cache
Processed in 0.003713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