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词首页
  2. 写景
  3. 斗百花·煦色韶光明媚-柳永

斗百花·煦色韶光明媚-柳永

作者: 柳永

斗百花·煦色韶光明媚-柳永原文

斗百花·煦色韶光明媚

柳永 〔宋代〕

煦色韶光明媚,轻霭低笼芳树。池塘浅蘸烟芜,帘幕闲垂风絮。春困厌厌,抛掷斗草工夫,冷落踏青心绪。终日扃朱户。

远恨绵绵,淑景迟迟难度。年少傅粉,依前醉眠何处。深院无人,黄昏乍拆秋千,空锁满庭花雨。

【注释】

斗百花:词牌名,又名《夏州》。格律以“双调八十一字,前段八句五仄韵,后段七句三仄韵”为正体。

煦色:美好的春色,春天阳光和煦,因此称煦色。

韶光:本指美好的阳光,这里指青春年少的美好时光。

轻霭:薄雾。

浅蘸(zhàn):轻轻地挨碰。

烟芜(wú):如烟的雾气混合显得凌乱而荒芜。

闲垂:没有必要的垂挂,帘幕本是用来遮掩夫妻亲昵之用的,由于丈夫不在家帘幕也成为了一种没有必要的摆设。

厌厌:精神不振的样子。

斗草:古代民间习俗,农历五月初五有斗草之戏,唐宋时称为“斗百草”。

踏青:春天到郊外去游玩。

扃(jiōng):门窗的插条,此处是关闭之意。

远恨:因丈夫不知是在何处眠花宿柳,恨又没有具体对象,因此称远恨。

绵绵:连续不断,此处又有情意缠绵之意。

淑景(yǐng):日影。景,通“影”。此处指美好的光阴。杜甫《紫宸殿退朝口号》:“香飘合殿春风转,花覆千官淑景移。”

迟迟:迟缓。

年少傅粉:喻年轻貌美的少年男子,此处指此年轻女子的丈夫。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何平叔(何晏)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

依前:和从前一样。

醉眠:酒醉之后的睡眠,此处指眠花宿柳。

乍:刚刚。

空锁:白白的锁住

花雨:落花如雨。


斗百花·煦色韶光明媚-柳永拼音解读

dòu bǎi huā ·xù sè sháo guāng míng mèi 

liǔ yǒng  〔sòng dài 〕

xù sè sháo guāng míng mèi ,qīng ǎi dī lóng fāng shù 。chí táng qiǎn zhàn yān wú ,lián mù xián chuí fēng xù 。chūn kùn yàn yàn ,pāo zhì dòu cǎo gōng fū ,lěng luò tà qīng xīn xù 。zhōng rì jiōng zhū hù 。

yuǎn hèn mián mián ,shū jǐng chí chí nán dù 。nián shǎo fù fěn ,yī qián zuì mián hé chù 。shēn yuàn wú rén ,huáng hūn zhà chāi qiū qiān ,kōng suǒ mǎn tíng huā yǔ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春光明媚,阳光和煦,薄雾低低的笼罩着芳香的树丛。池塘上飘着如烟的雾气,凌乱而荒芜,帘幕无聊的垂着,像风中的柳絮一般飘荡。春困的日子让人想睡觉,把斗草的游戏抛开了,踏青的心情也没有了。整天关着房门。
绵绵的思念,幽幽的愁绪,何时才能得到丈夫的爱怜。年轻的郎君,你和从前一样吗?在哪儿眠花宿柳呢。寂寞的院子的空无一人,黄昏时刚刚把秋千拆掉了,白白的锁住了一院子落花。

相关赏析

全词写人在户内、心系户外。前阕侧重眼前景象,后阕侧重写眼前景象所触发的心情。若说情景交融,此词应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煦色韶光明媚,轻霭低笼芳树”,是写人在户内,遥望户外的景色。煦色韶光写远空,低笼芳树写近处。目光越来越近,不免移到户外池塘之上。由于“煦色(日光)”带来了“韶光明媚”,又由煦色而形成“轻霭”。轻霭笼罩着低处的“芳树”,此时此地的风景十分迷人。但却无心欧赏,目光仍在不断移动,似乎在寻找什么,而一下子注意到了池塘。作者写池塘景色很巧妙:“池塘浅蘸烟芜”。烟芜而说浅蘸,表明只是在池塘之上有薄薄一层烟芜,实际仍是“轻霭”,是春天晴时水上特有的景色。目光继续移动,于是又见到了柳絮正在迎风飞起。这些柳絮或者触帘而落,或触帘之后又随风飘去。这些景象使词人恍然大悟,自己还在“帘幕闲垂”。

为什么要“帘幕闲垂”?说明自己既是无心出门,却又无心闭户。帘幕为何而垂?一个“闲”字道出了心情的无奈。这种心情因何而来?下句的“春困厌厌”道出了其中秘密,原来此时此地,既无心出户,却又不甘心于不出户者,原只是为了“抛闲斗草工夫”。因为斗草应有对象,而此时却是抛闲,说明没有斗草的对象,表明“闲垂”和“抛闲”这两个“闲”字之所由来,隐约点出有所相思,所以要“春困厌厌”。至此,作者用“冷落踏青心绪”,再作一逼。闲垂帘幕和抛闲斗草工夫从静的方面描述其心情之无可奈何,至于连踏青的情绪也被“冷落”,则说明已是无奈之极,当然只好“终日扃朱户”了。

上片说来说去,隐隐约约,点明了一个相思主题,真是曲之又曲,婉约之至。既然上片已经点明相思主题,下片的“远恨绵绵”便有了着落。远恨为何?仍是相思,而且是无穷无尽(绵绵)的相思,所以便感到“淑景迟迟难度”。淑景,即好景。“迟迟难度”,即是通常所说难得打发或难得过去之意。这句既是启下,也是承上。何以好景难过?凭空逼出下文:“年少傅粉,依前醉眠何处!”傅粉,即敷粉,古代男子也爱涂粉,据说晋时的何晏就是其中之一,故有“何郎傅”之说。词中主人公此时忽然想少之时傅粉冶游,放荡不羁以及“醉眠何处(何处等于说处处,即随处)”的情景。这一当时情景,何时才能再逢,从而把相思的痛苦再次推向高潮。

在一度沉思之后,仍然不得不回到眼前的现实:这个现实首先是“深院无人”,其次是“黄昏千”,最后是“空锁满庭烟雨”。紧扣上阕的“终日扃

朱户”,深化了因相思而“春困厌厌”的主题。 (袁第锐) 


作者介绍

柳永 柳永柳永(约987-约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称他为“柳屯田”。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世路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妓们相处密切,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正由于这样的生活境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
柳永是词史上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长调)的词人。他的《乐章集》中有一半属于长调。由于他的提倡,慢词广为流行。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俗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开创了文人俚词一路。他的词作具有很深广的群众基础,形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陈振孙(南宋)评柳永的词:“音律婉谐,语意妥帖,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详情

斗百花·煦色韶光明媚-柳永原文,斗百花·煦色韶光明媚-柳永翻译,斗百花·煦色韶光明媚-柳永赏析,斗百花·煦色韶光明媚-柳永拼音,出自柳永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621seo.cn/a/779.html

« 上一首
下一首 »
no cache
Processed in 0.518639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