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词首页
  2. 写景
  3. 轮台子(一枕清宵好梦)-柳永

轮台子(一枕清宵好梦)-柳永

作者: 柳永

轮台子(一枕清宵好梦)-柳永原文

轮台子

柳永 宋代

一枕清宵好梦,可惜被、邻鸡唤觉。匆匆策马登途,满目淡烟衰草,前驱风触鸣珂,过霜林、渐觉惊栖鸟。冒征尘远况,自古凄凉长安道。行行又压孤村,楚天阔、望中未

晓。 念劳生,惜芳华壮岁,离多欢少。叹断梗难停, 

暮云渐杳。但黯黯魂消,寸肠凭谁表?凭驱驱、何时是了?又争似、却返遥京,重买千金笑!

【注释】

①《轮台子》:词牌名,柳永自制曲,宋人再无填此调者。《乐章集》注“中吕调”。

②清宵:清爽宜人的夜晚。

③唤觉:从睡梦中醒来。

④淡烟:早晨薄薄的雾气。

⑤前驱风触鸣珂:向导在前,风吹马珂鸣。前驱,前导。宋朝官员出行有导从呵引之制,荆湖南路为节度州,柳永为通判,可有前驱十五人。鸣珂,玉做成的马的装饰物,风触即鸣。这句是此词写于出仕后曾官湖南的铁证,与少年游湖南词有着明显的差别。

⑥过霜林、渐觉惊栖鸟:经过霜染之林,马珂声与马蹄声惊起了树上栖息的小鸟。从“霜林”可推断时间应当为秋季。

⑦自古凄凉长安道:柳永这时由湖南道州移任陕西华阴,不过这首词应当是在湖南境内所写,所以这句应当是对未来道路的设想。

⑧行行又历孤村:走着走着又经过了一个偏僻的山村。

⑨楚天阔、望中未晓:南方的天空十分辽阔,一眼望去,天色尚未亮。望中,视线之内。

⑩念劳生:思量着劳苦的一生。

⑪惜芳年壮岁:可惜正值美好年华。

⑫叹断梗难停:感叹行役于道,如风中断梗一般难以停下。

⑬争似:怎似。

⑭瑶京:汴京。


轮台子(一枕清宵好梦)-柳永拼音解读

lún tái zǐ 

liǔ yǒng 

yī zhěn qīng xiāo hǎo mèng ,kě xī bèi 、lín jī huàn jiào 。cōng cōng cè mǎ dēng tú ,mǎn mù dàn yān shuāi cǎo ,qián qū fēng chù míng kē ,guò shuāng lín 、jiàn jiào jīng qī niǎo 。mào zhēng chén yuǎn kuàng ,zì gǔ qī liáng zhǎng ān dào 。háng háng yòu yā gū cūn ,chǔ tiān kuò 、wàng zhōng wèi 

xiǎo 。 niàn láo shēng ,xī fāng huá zhuàng suì ,lí duō huān shǎo 。tàn duàn gěng nán tíng , 

mù yún jiàn yǎo 。dàn àn àn hún xiāo ,cùn cháng píng shuí biǎo ?píng qū qū 、hé shí shì le ?yòu zhēng sì 、què fǎn yáo jīng ,zhòng mǎi qiān jīn xiào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清爽宜人的夜晚做了一个好梦,无奈却被邻居家的鸡鸣声吵醒了。又匆匆忙忙骑马踏上了征途,满眼看到的都是被笼罩在薄雾中的路边枯草。风吹着马佩带的鸣珂叮当响,经过霜染之林,马珂声与马蹄声惊起了树上栖息的小鸟。我淹没在征途的尘埃里,面对漫漫长路,让我更加感受到这长安道上的凄凉。走着走着又经过了一个偏僻的山村,放眼望去,广阔的南方天空尚未天明。

思量着劳苦的一生,可惜在年轻力壮的时候,聚少离多。叹自己漂泊不定的游宦生涯,如风中断梗一般难以停下。傍晚的云霞慢慢变暗。只是自己低落的心情应该向谁去诉说呢?如此奔走到底何时才能结束啊,又如何能返回到汴京,重回那千金买得佳人笑的日子啊。


相关赏析

宋词发展到柳永,从词调到作法,都进人一个崭新的阶段。柳永取用民间的市井新声,但不是简单的“拿来”,而是进行提高,铸成旖旎抒情的新曲,并以赋体人词,写得通俗浅近。这些都是他的根本艺术特征。另外,他还大量创制慢词,常常取同一词调之小令,大大增加其字数,使之成为中调或长调,还自创新调,长达212字的《戚氏》三叠,就是他所首创。因他的创制,使词家在小令之外,找到了一种能容纳更多内容的新词体,因而大为风行。从此,宋词进入了慢词为主体的新阶段。作为一代词宗,柳永是当之无愧的。

这篇《轮台子》长达114字,也属慢词。写的是旅客早行的经过和心理历程。

上片写得非常通俗晓畅,基本是抒叙手法。真是从头道来:一宵好梦,被邻舍的鸡叫声唤醒了,于是匆匆鞭马上路。这时,晓色迷茫,满眼是淡烟衰草。再往前走,风吹身上的玉佩发出了响声,惊醒了树林里的宿鸟。这种冒风尘远行的妻凉况味,从古以来已被长安道上的行人说尽。再往前走,又迫近了一个孤村,这才抬头望长天,原来天还没有大亮。这一段完全体现了柳永赋体人词、通俗浅近的风格,层层铺叙,语意刻露,奔放尽兴。这种风格与长调相适应,一改小令多用比兴手法的旧套。后来,铺叙便成为慢词的基本表现手法。

下片立即转人了感慨的抒发。顾念自己劳碌的生平,可惜的是在芳年壮岁的时候,却是离恨常多,欢情忒少。人们常用断梗飘萍来比喻人生飘泊难定的羁旅生涯。柳永也慨叹自己处处逢断梗,难于栖泊。暮云暗示归宿。现在,暮云渐渐杳远,自己归宿何处,也更加渺茫了,怎不令人黯然销魂呢?但自己这寸断的肝肠,却又向谁去诉说?像这样奔波下去,什么时候才能到头?

结句,作者笔锋一转,从羁旅劳苦、心情沉郁的长篇抒叙,突然提出“却返遥京,重买千金笑!”非常突兀。“又争似”是当时的口语,近乎现在的口语“倒不如”。作者认为倒不如还是回到遥远的京都去,重新过那千金买笑的浪荡子生涯。这句话表面上似乎表现了柳永对以往狭邪生活的留恋,其实是表露了他怀才不遇、沉沦潦倒的深痛,奔波劳碌,依然无枝可栖,倒不如继续去醉生梦死,用这种生活方式,对社会的不公,进行消极的抗击。所以,结句不但不是违逆前意,其实是分外深化了全词的主题。在艺术效应上,由于正负

的反差大,突兀感增强,读者的感情更易受到撼击。


作者介绍

柳永 柳永柳永(约987-约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称他为“柳屯田”。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世路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妓们相处密切,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正由于这样的生活境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
柳永是词史上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长调)的词人。他的《乐章集》中有一半属于长调。由于他的提倡,慢词广为流行。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俗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开创了文人俚词一路。他的词作具有很深广的群众基础,形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陈振孙(南宋)评柳永的词:“音律婉谐,语意妥帖,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详情

轮台子(一枕清宵好梦)-柳永原文,轮台子(一枕清宵好梦)-柳永翻译,轮台子(一枕清宵好梦)-柳永赏析,轮台子(一枕清宵好梦)-柳永拼音,出自柳永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621seo.cn/a/795.html

« 上一首
下一首 »
cache
Processed in 0.003456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