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朝欢·别岸扁舟三两只
柳永 〔宋代〕
别岸扁舟三两只。葭苇萧萧风淅淅。沙汀宿雁破烟飞,溪桥残月和霜白。渐渐分曙色。路遥山远多行役。往来人,只轮双桨,尽是利名客。
一望乡关烟水隔。转觉归心生羽翼。愁云恨雨两牵萦,新春残腊相催逼。岁华都瞬息。浪萍风梗诚何益。归去来,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
【注释】
归朝欢:词牌名,柳永自制曲,《乐章集》注“双调”。双调一百四字,上下片各九句六仄韵。
别岸:离岸而去。
葭(jiā)苇:芦苇。班固《汉书·李广传》:“引兵东南,循故龙城道行,四五日,抵大泽葭苇中。”萧萧:草木摇落之声。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淅淅:风声。
沙汀:水中沙洲。破烟:穿破烟雾。
“溪桥”句:挂在溪桥边的残月的月色和霜色连成一片。
行役:指因服役或公务而跋涉在外。后泛指行旅。
只轮双桨:意为坐车乘船。轮,代指马车。桨,代指船只。
利名客:热衷仕宦、追求利禄的人。辛弃疾《霜天晓角·暮山层碧》:“一叶软红深处,应不是,利名客。”
一望:一眼望去。乡关:家乡。崔颢《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归心:回家的念头。梅尧臣《送庭老归河阳》:“五月驰乘车,归心岂畏暑?”
愁云恨雨:指色彩惨淡,容易引起愁思的云雨。牵萦(yíng):纠缠;牵挂。
残腊:腊月的尽头。
岁华:年华。
浪萍风梗:浪中之浮萍,风中之断梗。形容形容人漂泊不定。
归去来:赶紧回去吧。陶潜著《归去来兮辞》以抒归隐之志,故后用“归去来”为归隐之典。但此处仅用其表面意义,无归隐之意。
玉楼:本指神仙所居之处,此处指妻子的居室
guī cháo huān · bié àn piān zhōu sān liǎng zhǐ
liǔ yǒng 〔 sòng dài 〕
bié àn piān zhōu sān liǎng zhǐ 。 jiā wěi xiāo xiāo fēng xī xī 。 shā tīng sù yàn pò yān fēi , xī qiáo cán yuè hé shuāng bái 。 jiàn jiàn fēn shǔ sè 。 lù yáo shān yuǎn duō xíng yì 。 wǎng lái rén , zhǐ lún shuāng jiǎng , jìn shì lì míng kè 。
yī wàng xiāng guān yān shuǐ gé 。 zhuǎn jué guī xīn shēng yǔ yì 。 chóu yún hèn yǔ liǎng qiān yíng , xīn chūn cán là xiāng cuī bī 。 suì huá dōu shùn xī 。 làng píng fēng gěng chéng hé yì 。 guī qù lái , yù lóu shēn chù , yǒu gè rén xiāng yì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远处的岸边有小船三两只,淅淅的风吹着刚长出来的芦苇萧萧做响。江心沙洲宿雁冲破晓烟飞去。残月照在小桥上,小桥上的白霜显得更白,天渐渐的亮了。远远的路上行人渐渐的多起来。往来的人,无论是坐车的还是乘船的,都是为了名和利。
一眼望去故乡关河相隔遥远。突然有一种归心似箭的感觉,恨不得生出双翅飞回家。愁云恨雨象丝缕一样牵萦着两地。日月相催,新春浦过残腊又到。年华转眼就过去。像浮萍和断梗一样随风水飘荡,有什么益处。还是回去吧。家中的玉楼里,有人在想我。
相关赏析
陈振孙称柳永词“尤工于羁旅行役”(《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这首词便是此类题材中的一首。起句为全篇总冒,后面的情事均由此而生。三两只小船离岸而去,引发出旅程景物的描写。这时诗人触目所见触耳所闻是,草木摇落,芦苇萧萧作响,秋风多厉,连停宿水边沙地和小洲上的雁,也穿破水面烟雾飞起了。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又“秋风淅淅吹巫山,上岸下岸修水关”(《秋风二首》其一)。“萧萧”、“淅淅”,俱见风势的劲峭。离岸越来越远了,时间也悄悄地流逝:“溪桥残月和霜白,渐渐分曙色。”桥下溪水长流,残月高挂天空,地上一片洁白的银霜。溪桥、残月、霜白,一如“冷落清秋节”的况味,而这时天也快亮了。一连四句写景,无一景物不染上凄伤色调。古人说:“说景即是说情”(李渔)“情景相触而莫分也”(费经虞)。这里虽字面无一情字,而情寓景中矣。“路遥山远多行役”一转,这句道出“别岸”的原因。“行役”,因服役或公务跋涉在外。《诗·魏风·陟岵》:“予子行役,夙夜无已”。后因泛指行旅。路上的“往来人”,虽有的乘车马,有的坐船(“只轮双桨”),但都是争名趋利而“路遥山远”离开家乡的。他感叹:“利名牵役。又争忍、把光景抛掷”(《轮台子》);“浮名利,拟拚休”(《如鱼水》);“如何向、名牵利役,归期未定”(《红窗听》);“旧赏轻抛,到此成游宦”(《迷神引》);“游宦成羁旅”(《安公子》);“嗟因循、久作天涯客”(《浪淘沙》)等等。这里虽说:“往来人”,无疑包括作者柳永在内。
由上片的离别而生感,至下阕则述别后的相思怀念之情。从此乡关路遥,烟水漫漫,“转觉归心生羽翼”。“羽翼”,翅膀。《管子·霸形》:“寡人之有仲父也,犹飞鸿之有羽翼也。”归心如焚,希望自己长上双翅飞也飞到伊人身边。欲解相思,李商隐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无题》。这里比遣青鸟“探看”更进一层。因为那“愁云恨雨”的深情使得“两牵紫!”宋玉《高唐赋》述楚怀王于高唐梦见巫山神女,“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因称男女幽欢为云雨。柳词常于此二字前后冠以表示深切感情的字,如“香闺别来无信息,云愁雨恨难忘”(《临江仙引》);“暗惹起、云愁雨恨情何限”(《安公子》);“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曲玉管》)等等。这里用“两”字,设想对方也会如此,弥见情深。接以时序侵寻,感慨如断梗飘萍般的羁旅行役生活:“新春残腊相催逼,岁华都瞬息,浪萍风梗诚何益。”“腊”古时阴历十二月祭名,始于周代。《左传·僖公五年》:“虞不腊矣。”杜预集解:“腊,岁终祭众神之名”。汉腊行于阴历十二月,故后世以十二月为腊月。腊残新春,知己岁尾,故直言羁旅行役生活“诚何益!”其在《凤归云》中云“驱驱行役,苒苒光阴,蝇头利禄,蜗角功名,毕竟成何事。”“诚何益”“成何事”,怨忿之情,都溢于言表。最后明白说出缘何归心似箭,慨叹“浪萍风梗”的羁旅生活,原来,“归去来,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来”,语末助词,无义,如《庄子·人间世》“尝以语来”。《孟子·离娄》:“盍归乎来”。
这首词上片应是“忆别时”,下片是今夕思怀。一别之后,烟水渺茫,当此“新春残腊”之时,遂生归去之思,因而忆及别时景况。其所作《倾杯》下阕云:“芳容别后,水遥山远,何计凭鳞翼。想绣阁深沉,争知憔悴损、天涯行客”,与本词下阕相类。周济论柳词一曰:“森秀幽淡”(《介存斋论词杂著》);再曰:“秀淡幽艳”(《雨霖铃》眉批)。陈廷焯亦有“子瞻之明隽,耆卿之幽香”(《白雨斋词话》卷六引乔笙巢语)的说法。这大抵指那种浓淡适中,秀而美,美而媚,媚而不绝,绝无“腻柳”(陈廷焯有所谓“豪苏腻柳”之说)气味的作品。本词属于此类。写景,用语妥贴,描绘出木落霜天,风萧萧兮的浓重深秋气氛;写情,不粘不滞,旖旎风流,却未“情胜乎辞”(蔡伯世云:“耆卿情胜乎辞”),不失为《乐章集》中的佳作。
作者介绍
归朝欢·别岸扁舟三两只-柳永原文,归朝欢·别岸扁舟三两只-柳永翻译,归朝欢·别岸扁舟三两只-柳永赏析,归朝欢·别岸扁舟三两只-柳永拼音,出自柳永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621seo.cn/a/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