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词首页
  2. 写景
  3. 二郎神·炎光初谢-柳永

二郎神·炎光初谢-柳永

作者: 柳永

二郎神·炎光初谢-柳永原文

二郎神·炎光初谢

柳永 〔宋代〕

炎光初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 

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鬟相亚。钿合金钗私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

【注释】

二郎神: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乐章集》注“林钟商”。双调一百四字,上片八句五仄韵,下片十句五仄韵。
炎光谢:谓暑气消退。谢,消歇。
“过暮雨”句:为“暮雨过、轻洒芳尘”之倒装,意谓暮雨过后,尘土为之一扫而空。芳尘,指尘土。
乍露:初次结露或接近结露的时候。
爽天如水:夜空像水一样清凉透明。爽天,清爽晴朗的天空。
玉钩:喻新月。鲍照《玩月城西门廨中》:“蛾眉蔽珠栊,玉钩隔琐窓。”
“应是”二句:意谓此时应该是织女叹长久别离,欲重叙旧约,驾飙车准备启程的时候了。星娥:指织女。李商隐《圣女祠》:“星娥一去后,月姊更来无?”飚轮,即飙车,御风而行的车。
极目处:眼睛所能看到的地方。微云暗度:淡淡的云朵在不知不觉中慢慢移动。
耿耿:明亮的样子。高泻:指银河高悬若泻。
闲雅:娴静幽雅。闲,通“娴”。
“运巧思”句:谓女子在彩楼上乞巧。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
云鬟(huán):高耸的环形发髻。李白《久别离》:“至此肠断彼心绝,云鬟绿鬓罢梳结。”相亚:相似。干宝《搜神记》卷二:“吴孙峻杀朱主,埋於石子冈。归命即位,将欲改葬之,冢墓相亚,不可识别。”
“钿合金钗”五句:用唐玄宗与杨贵妃七夕誓世世为夫妻典。钿合:亦作“钿盒”。镶嵌金、银、玉、贝的首饰盒子。李裕《次宋编修显夫南陌诗四十韵》:“宝钗分凤翼,钿合寄龙团。

二郎神·炎光初谢-柳永拼音解读

èr láng shén · yán guāng xiè 

 liǔ yǒng   〔 sòng dài 〕 

 

 yán guāng chū xiè 。 guò mù yǔ 、 fāng chén qīng sǎ 。 zhà lòu lěng fēng qīng tíng hù , shuǎng tiān rú shuǐ , yù gōu yáo guà 。 yīng shì xīng é jiē jiǔ zǔ , xù jiù yuē 、 biāo lún yù jià 。 jí mù chù 、 wēi yún àn dù , gěng gěng yín hé gāo xiè 。   

 xián yǎ 。 xū zhī cǐ jǐng , gǔ jīn wú jià 。 yùn qiǎo sī 、 chuān zhēn lóu shàng nǚ , tái fěn miàn 、 yún huán xiāng yà 。 diàn hé jīn chāi sī yǔ chù , suàn shuí zài 、 huí láng yǐng xià 。 yuàn tiān shàng rén jiān , zhàn dé huān yú , nián nián jīn yè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夏天的暑气消退了,一阵黄昏雨过后,尘土一扫而空。刚结露的时候冷风清理了庭院。碧空如水,一弯新月,挂在远远的天空。可能是织女叹息久与丈夫分离,为赴约会,乘驾快速的风轮飞渡银河。放眼望去,高远的夜空缕缕彩云飘过银河。明亮的银河高悬若泻。
娴静幽静的夜空。要知道此情此景是多少钱也买不到的。闺楼上的秀女们在月光下望月穿针引线,向织女乞取巧艺。抬起粉面,云鬓低垂。猜一猜是谁在回廊的影下,交换信物,切切私语。愿天上人间、年年今日,都欢颜。

相关赏析

这是一首咏七夕的词。柳永向以不得志亦无意于功名著称,有被皇帝斥责“且去填词!”的故事流传于世,足见他专笃于吟咏缠绵之情。这阕《二郎神》自不例外,咏节序之七夕,自然寓意是在咏情爱,对牛女间珍贵之相会寄以无限的欣羡,结论自然是希望不是三百六十五夜中仅此一夜,而是“年年今夜”。

既从表面看是咏节序,当然是从交代节序写起,蒸炎的六月刚过,七月还刚是上旬,虽然还有“火烧七月半”等在后面,但最难熬的炎夏顶峰毕竟已过故用“炎光初谢”这一句起兴,马上给人以一种郁闷稍舒,凉爽在即之感,这对七夕的美好,当然是最好的烘托。还不止此,更加上暮雨刚过,压下了尘埃无数。柳永在此,却真有妙笔生花之意,不说雨压尘土,而说芳尘轻洒。尘前着一芳字,意境已然全变;尘而不扬,随雨点之下降,翻成为洒,趣味已自浓,而洒前再着一轻字,更是妙不可言,一股清幽爽适之气,便油然而生了。这也为下文之赏月观星作了自然铺垫,如果是云遮月,甚至彻夜雨霖霖。那就无从咏远了。在此还不是一仰首便见小白船高挂,还要交代一下天气爽适之下的小环境;是个庭院雅洁,户牖通达的所在。这境地还不仅处在炎光谢了暮雨过了之后,与芳尘轻洒之下,而且又刚刚经了喜人的露和风。炎蒸之苦夏,自无露之可言,即使有风,也是添人心烦的热风,而此时此地却洒下了甘露,飘来了冷风,这是造成清庭户爽所不可或缺的条件。也只有在这样清庭户爽的境地,举头望明月,才能见到这七月上弦之前如钩之月,高挂在如水苍穹之中,给人以无限的联想:“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是唐代诗人杜牧咏秋夕的千古名句,但只是淡淡的卧看繁星,读到这“天如水,玉钩遥挂”,自然会追思到“银烛秋光冷画屏”的情趣,故尽管可生无限遐思,也无暇去遐思了。欲擒故纵,仅此一点点列为止,马上一把拉回,此时词人正面指

出:“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飚轮欲驾。”一下子从“轻罗小扇扑流萤”的纳凉闲赏月的场景中拉出来,回到令人萦念牛女渴求相会的情意中来。这里从字面上看,就已不再是淡淡的、闲静的了,用了个“嗟”字,为何要嗟叹?乃两情相阻,而且不是短暂之分隔,是久阻,所以还不仅要嗟,还想付诸行动,欲求一艘快捷如飚风之轻轮,火箭般神速地会及对方,以践旧约,遂得欢叙。无奈银河永在,极目九天,只见银河似微云之暗度,若隐若现,却高高地在那里不断淌泻着,即使求得飚轮,又怎能奈何得它呢?!

下半阕则充满了感慨与期望。似谈切身之体会,又像是由己及彼的设身处地的推测。因凡有人在之处,都有人之情感在,本是相通的。而词人想像之细腻,轻轻点来,却都点着会心之处,相约、忆恋、运思,穿针、梳妆、敷粉……在在皆是,人同此举。结尾处词人则胸臆至为博大,愿天下之有情人,直至天上之有情仙,都能永得七夕良宵。尽管明知不可能,而如此良好之祝愿又是人人都愿得到的啊!

宋人张炎在他的《词源》卷下《节序》一则中说:“昔人咏节序,附之歌喉者,类是率俗,不过为应时纳祜之声耳。所谓清明'拆桐花烂熳’、端午'梅霖初歇’、七夕'炎光初谢’,若律以词家调度,则皆未然。”可谓十分中肯之淡。节序在词家调度之下,都是即景成情的条件,本非所咏之对象。柳永以“炎光谢”为起兴的这首七夕词,正是借节序咏恋情的精彩之作,本不能以“应时纳祜之声”视之的。


作者介绍

柳永 柳永柳永(约987-约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称他为“柳屯田”。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世路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妓们相处密切,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正由于这样的生活境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
柳永是词史上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长调)的词人。他的《乐章集》中有一半属于长调。由于他的提倡,慢词广为流行。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俗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开创了文人俚词一路。他的词作具有很深广的群众基础,形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陈振孙(南宋)评柳永的词:“音律婉谐,语意妥帖,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详情

二郎神·炎光初谢-柳永原文,二郎神·炎光初谢-柳永翻译,二郎神·炎光初谢-柳永赏析,二郎神·炎光初谢-柳永拼音,出自柳永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621seo.cn/a/811.html

« 上一首
下一首 »
cache
Processed in 0.003423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