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词首页
  2. 春天
  3.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张先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张先

作者: 张先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张先原文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张先 〔宋代〕

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注释】

天仙子,唐教坊舞曲,后用为词牌。段安节《乐府杂录》:“龟兹部,《万斯年》曲,是朱崖李太尉(德裕)进。此曲名即《天仙子》是也。”《金奁集》入“歇指调”,所收为韦庄作五首,皆平韵或仄韵转平韵体。《花间集》收皇甫松二首,皆仄韵单调小令,三十四字,五仄韵。《张子野词》兼入“中吕”、“仙吕”两调,并重叠一片为之。
嘉乐小倅:嘉乐,秀州别称,治所在今浙江省嘉兴市。倅,副职,时张先任秀州通判。不赴府会:不去宴会。
水调:曲调名。唐杜牧《扬州》诗之一:“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自注:“炀帝凿汴渠成,自造《水调》。”
流景:像水一样的年华,逝去的光阴。景,日光。唐武平一《妾薄命》诗:“流景一何速,年华不可追。”
后期:以后的约会。记省:记志省识。记:思念。省(xǐng):省悟。
并禽:成对的鸟儿。这里指鸳鸯。暝:天黑,暮色笼罩。
弄影:谓物动使影子也随着摇晃或移动。弄,摆弄。
落红:落花。唐戴叔伦《相思曲》:“落红乱逐东流水,一点芳心为君死。”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张先拼音解读

tiān xiān zǐ · shuǐ tiáo shǔ shēng chí jiǔ tīng 

 zhāng xiān   〔 sòng dài 〕 

 

 shí wèi jiā hé xiǎo cuì , yǐ bìng mián , bù fù fǔ huì 。 

 shuǐ tiáo shǔ shēng chí jiǔ tīng , wǔ zuì xǐng lái chóu wèi xǐng 。 sòng chūn chūn qù jǐ shí huí ? lín wǎn jìng , shāng liú jǐng , wǎng shì hòu qī kōng jì shěng 。 

 shā shàng bìng qín chí shàng míng , yún pò yuè lái huā nòng yǐng 。 chóng chóng lián mù mì zhē dēng , fēng bù dìng , rén chū jìng , míng rì luò hóng yīng mǎn jìng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手执酒杯细听那《水调歌》声声,一觉醒来午间醉意虽消,愁却未曾消减。送走了春天,春天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临近傍晚照镜,感伤逝去的年景,如烟往事在日后空自让人沉吟。
天黑后,鸳鸯在池边并眠,花枝在月光下舞弄自己的倩影。一重重帘幕密密地遮住灯光,风还没有停止,人声已安静,明天落花应该会铺满园中小径。


相关赏析

张先在嘉禾(今浙江嘉兴)作判官,约在仁宗庆历元年(公元一〇四一年),年五十二。据题,这首词当作于此年。但词中所写情事,与题很不相干。此题可能是时人偶记词乃何地何时所作,被误认为词题,传了下来。

这首词乃是临老伤春之作,与词中习见的少男、少女的伤春不同。一上来就写出了这一点。持酒听歌,本是当时士大夫享乐生活的一部分。可是,这位听歌的人所获得的不是乐,而是愁。这种愁,又还不是在歌、酒中偶然感触到的淡淡的愁,而是长久以来就埋藏在心底的一种深沉的、执着的愁,所以午醉虽醒,而愁仍不醒,也就是李白所谓“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城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下面极写致愁的原因,点明主旨。“送春”一句,明知四时变化,明年还有春天,却定要问她什么时候回来,好像毫无常识。这当中,就包含有多少低徊留恋在内。这种心情,只有临老的人才有,所以就接以“临晚镜,伤流景”。杜牧《代吴兴妓春初寄薛军事》云:“自悲临晓镜,谁与惜流年。”这里用杜诗而改“晓镜”为“晚镜”,一字之差,情景全异。杜诗是《牡丹亭·惊梦》中“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之感,而本词则是王安石《壬辰寒食》中“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之感。所以问“春去几时回”者,表面上是问自然界的春天,实际上是问自己生命中的青春时代。而人的青春不会再来,这也和自然界的春天会再来一样,都是无须问,也无须答的。人总是在时光的流逝中活动着。词人由流光之易逝,想到人事之无凭,回首过去,则往事成空,瞻望将来,则后期无定。因而觉得流光堪悲,人事就更堪悲了。“空记省”,与“愁未醒”相应。正因为想也无益,才更觉愁之难消。

上片写人之愁闷无聊,由午及晚;下片则专写晚景。“沙上”一句,傍晚所见。“沙上并禽”,用以对照自己的块然独处。“云破”一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其好处在于“破”“弄”两字,下得极其生动细致。天上,云在流;地下,

花影在动:都暗示有风,为以下“遮灯”、“满径”埋下伏线。而且见出进屋之前,主人公又在池畔徘徊一阵子了。

词人在当时就有一个绰号,叫做张三影,意思是说他写过三句其中用了“影”字的名句。我们查他现存的诗词,用有“影”字的好句子,共有六句,其中一句是诗,五句是词。《华州西溪》:“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天仙子》:“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青门引》:“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归朝欢》:“娇柔懒起,帘押卷花影。”《剪牡丹》:“柳径无人,堕飞絮无影。”(一作“柔柳摇摇,坠轻絮无影。”)《木兰花》:“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前人所指三影,句子也不尽同,无须深究。应当指出的是:一般创作中讲究炼字,主要是在虚字方面下工夫,实字方面,可以伸缩变化的余地是不多的。从这些名句来看,主要的好处也都表现在虚字上面,或者说是用的虚字与“影”字配合极为恰当。有人认为作者以善于用“影”字出名,恐怕不完全符合实际情况。王国维《人间词话》说:“'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他不注意“影”字而注意“弄”字,很有见解。

“重重”三句,极写进屋以后,风狂人静之情景,结句仍应上“送春”,是说今晚还可以看到“花弄影”,大风之后,明天所见到的,唯有“落红满径”,春就更可伤了。

叹老嗟卑,是封建社会不得志的文人的常见的情绪,其中也包含有一些优秀人物在那种黑暗时代被迫无所作为的愤惋,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是有

其认识作用的。


作者介绍

张先 张先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天圣八年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间。曾与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等游。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详情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张先原文,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张先翻译,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张先赏析,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张先拼音,出自张先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621seo.cn/a/816.html

« 上一首
下一首 »
cache
Processed in 0.004956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