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词首页
  2. 春天
  3. 千秋岁·数声鶗鴂-张先

千秋岁·数声鶗鴂-张先

作者: 张先

千秋岁·数声鶗鴂-张先原文

千秋岁·数声鶗鴂

张先 〔宋代〕

数声鶗鴂,又报芳菲歇。惜春更把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柳,无人尽日飞花雪。

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夜过也,东窗未白凝残月。

【注释】

千秋岁:词牌名。
鶗鴂(tíjué):即子规、杜鹃。《离骚》:"恐鶗鴂之未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
芳菲:花草,亦指春时光景。
永丰柳:唐时洛阳永丰坊西南角荒园中有垂柳一株被冷落,白居易赋《杨柳枝词》“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以喻家妓小蛮。后传入乐府,因以“永丰柳”泛指园柳,喻孤寂无靠的女子。
飞花雪:指柳絮。
把:持,握。幺弦:琵琶的第四弦,各弦中最细,故称。亦泛指短弦、小弦。
凝残月:一作“孤灯灭”。

千秋岁·数声鶗鴂-张先拼音解读

qiān qiū suì · shǔ shēng tí jué 

 zhāng xiān   〔 sòng dài 〕 

 

 shǔ shēng tí jué , yòu bào fāng fēi xiē 。 xī chūn gèng bǎ cán hóng zhé 。 yǔ qīng fēng sè bào , méi zǐ qīng shí jié 。 yǒng fēng liǔ , wú rén jìn rì fēi huā xuě 。 

 mò bǎ yāo xián bō , yuàn jí xián néng shuō 。 tiān bù lǎo , qíng nán jué 。 xīn sì shuāng sī wǎng , zhōng yǒu qiān qiān jié 。 yè guò yě , dōng chuāng wèi bái níng cán yuè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杜鹃声声,又来向人们报道春时光景即将逝去。惜春人更是想将那残花折下,挽留点点春意。不料梅子青时,便被无情的风暴突袭。看那庭中的柳树,在无人的园中整日随风飞絮如飘雪。
切莫把琵琶的细弦拨动,细弦能够诉说出极致的怨恨。天不会老去,爱情也永远不会断绝。多情的心就像那双丝网,中间有千千万万个结。中夜已经过去了,东方未白,尚留一弯残月。

相关赏析

这首词的主旨是,惜春,忧春暮伤,春将去。

“数声,又报芳菲歇。”“鸠”就是杜鹃,也叫子规,布谷、鸡、巧妇等名,或写作鸠鸠,鹈鸠。《离骚》“恐鹈鸠之先鸣兮,使百草为之不芳,”洪补注引《埤雅》:“阴气至而鹃鸣,故百草为之芳歇。”《文选·张衡思玄赋》“鸠鸣而不芳”,李善引《临海异物志》曰:“鸠一名杜鹃,至三月鸣。”“数声”是

说鹮鸠开始鸣叫了,那就是到暮春时候了,也就是到“百草为之不芳”的时候了。这里说“又报芳菲歇”的“又”字,既表再次,更以加重语气,表作者痛惜的情绪。“芳菲”指芳香之花。

“惜春更把残红折”,“残红”尚未凋谢,残留在枝上的花。因痛惜所以更选残留在枝上的花折取下来,保养起来。“更”应上句“又”字,也表着作者的痛惜之情。这是作者在这种时刻,用“折残红”表对春将暮花正残的痛惜之情。“红”是色,花以红色为艳,所以诗词中多以红代花。

“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可是雨虽轻细,而风所表的形态(色)却是暴的,就是说花非全凋谢不可了,因而梅花落尽了,梅子青青地出现了,这又是梅子青的时节了,就是春将尽了。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却把青梅嗅”,正是清明时节的事,所以这句也表着是清明时候。

“永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永丰柳”,地名,取于白乐天《杨柳词》云;“永丰东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此处加“花飞雪”三字也是用以表春将暮的意思。“花”指柳花,“雪”指其色白。其实柳花是黄的,不可能飞,但历来诗词上都以柳花代柳絮。白居易《别杨柳枝》“谁能更学儿童戏,寻逐春花捉柳花”,说捉柳花,当然指的是柳絮。前此陈后主《洛阳道诗》“柳花尘里暗”说“尘里暗”当然是指的柳絮。

以上为上片。第一、二句,用事实表时间即春暮了。第三句说在此时作者的行动,用以表示对春的爱惜。以下四句“梅子青”“花飞雪”表暮春时的情况。“暴”“无人”也都表明作者对这情况的情感。所以上片是表作者惜春之情的。

“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我为春暮而惜而忧,用乐以解之吧;因而警戒自己说,在这种心情下,可别拨“幺弦”。“幺弦”就是细音之弦,就是小弦危弦。其声哀。白居易《琵琶行》“小弦切切如私语”,单士谔《夜听琵琶》“掩抑危弦咽又通”《玄笈七藏》“度范弦而蓄哀韵”,苏轼《听筝诗》:“切切幺弦细欲无。”为什么不要拨幺弦呢?因心里哀极了,那弦就会说出来的!本来就忧了,一说,不就更忧上添忧了么。这句笔法和造意与李后主《望江南》“风笙休向月明吹,肠断更无疑”相同。

“天不老,情难绝,”这句由李贺“天若有情天亦老”而来;不过反其意用之,意思是天虽然不老,但天的情也难绝。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天尚情难绝,我当然更绝不了。我现在忧愁心,就象双丝线制成的网一样,里边是有下千万万的结呀!单丝制成的网“结”就很多,双丝就加倍了,所以说千千结,言其结之多,“结”象征因愁重而肠结成结。

“夜过也,东窗未白孤灯灭。”这里指今天一天和一夜的时间。一个整夜

过了,当然没能人睡。现在“东窗未白”意天未大明,起身尚早。而正在这时和我伴了一夜的孤灯却油尽而灭了。那就只有在黑暗中躺着了。这是无可奈何的孤寂的形象,也是更加忧苦的形象。

以上为下片,第一二句是说乐不能解我之忧,三四句以天作比,天尚情难绝,我当然更不能绝,所以五六句就说自己不能绝的情况,七八句是说整整一天一夜在愁着,最后更因灯灭而更增孤寂之苦。“灯”上加“孤”字,也是表作者的心情。下片,是对春暮的忧惜之情。“数声鹍鸠”是用这形象表时间是暮春时候,“雨轻”下四句是用形象表春暮的情况;“心似”两句是用形象表忧愁之深重;“夜过也”两句形象忧上加忧。都是很好的形象语言。所以这首词运用语言以造型的艺术手法,还是很好的。尤其“天不老”两句,反李贺句而用

之,很给人以新颖之感。


作者介绍

张先 张先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天圣八年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间。曾与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等游。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详情

千秋岁·数声鶗鴂-张先原文,千秋岁·数声鶗鴂-张先翻译,千秋岁·数声鶗鴂-张先赏析,千秋岁·数声鶗鴂-张先拼音,出自张先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621seo.cn/a/817.html

« 上一首
下一首 »
cache
Processed in 0.003143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