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五首·其三
杜甫 〔唐代〕
洛下舟车入,天中贡赋均。日闻红粟腐,寒待翠华春。
莫取金汤固,长令宇宙新。不过行俭德,盗贼本王臣。
注释
洛下
(1).指 洛阳 城。 南朝 梁 刘令娴 《祭夫徐悱文》:“调逸 许 中,声高 洛 下。” 宋 苏轼 《次韵刘景文周次元寒食同游西湖》:“ 山西 老将诗无敌, 洛 下书生语更妍。” 明 王世贞 《明佐游梁无资作歌见援聊此奉复》诗:“吾家弱弟惭小落, 洛 下东西两间屋。”
(2).复姓。 汉 代有 洛下閎 。见《汉书·公孙弘卜式儿宽传赞》。
舟车
舟车 (zhōuchē) 交通船只和车辆 vessel and vehicle 舟车之利 长途旅行或旅途 journey 舟车劳顿
天中
(1).天的中央。 汉 王充 《论衡·谈天》:“极为天中,方今天下在天极之南。”《晋书·天文志上》:“北斗七星在太微北,七政之枢机,阴阳之元本也。故运乎天中,而临制四方,以建四时,而均五行也。”
(2).犹中天,天半。《艺文类聚》卷七六引 北周 王褒 《京师突厥寺碑》:“应现十方,分身百佛,上极天中,下穷地际。”
(3).谓鼻之所在。《三国志·魏志·管辂传》:“鼻者艮,此天中之山,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 裴松之 注:“相书谓鼻之所在为天中,鼻有山象,故曰‘天中之山’也。”参阅《云笈七籤》卷十一。
贡赋
土贡和赋税。《国语·鲁语下》:“今我小侯也,处大国之间,缮贡赋以共从者,犹惧有讨。” 唐 杜甫 《有感》诗之三:“ 洛下 舟车入,天中贡赋均。” 明 徐光启 《拟缓举三殿及朝门工程疏》:“民乐生则贡赋完而帑藏实,材用备而工役劝。”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序说:“所分的贡也有许多不近情理,譬如 中国 铁器的使用似乎一直到 周 初才萌芽了的,而在 梁州 的贡赋上便已经有‘铁’。”
红粟
储藏过久而变为红色的陈米。亦指丰足的粮食。 宋 王禹偁 《赠吕通秘丞》诗:“闻君公事苦喧卑,红粟堆边独敛眉。” 清 唐孙华 《南巡扈跸诗为宋药洲太史赋》:“红粟千车助饱腾,紫臺万里亲输送。”
翠华
(1).天子仪仗中以翠羽为饰的旗帜或车盖。《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建翠华之旗,树灵鼉之鼓。” 李善 注:“翠华,以翠羽为葆也。” 南朝 梁 沉约 《九日侍宴乐游苑》诗:“虹旌迢递,翠华葳蕤。”
(2).为御车或帝王的代称。 唐 陈鸿 《长恨歌传》:“ 潼关 不守,翠华南幸。” 宋 陆游 《晓叹》诗:“翠华东廵五十年,赤县神州满戎狄。” 清 陈维崧 《游顾龙山》诗:“闻説当年翠华廵,朱旗暗卷残碑在。”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拜坛》:“想翠华,守枯 煤山 几枝花。”
金汤
金汤 (jīntāng) “金城汤池”的略语 impregnable fortress 金汤非粟而不守,水旱有待而无迁。——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 固若金汤
宇宙
宇宙 (yǔzhòu) in the universe 包括一切天体的无限空间 “宇”指无限空间,“宙”指无限时间。一切物质及其存在形式的总体。哲学上又叫“世界”
不过
不过 (bùguò) ——用在形容词性的词组或双音形容词后面,表示程度很高 cannot be better 那就再好不过了 ——作连词,表示转折,只是 but;however;only 然亦不过增一倍而止矣。——清·洪亮吉《治平篇》 病人精神还不错,不过胃口还不好 副词,指明范围;只,仅仅 only;just;merely;nothing but;no more than 不过是个小孩子
俭德
俭约的品德。《易·否》:“君子以俭德辟难。” 孔颖达 疏:“言君子於此否塞之时,以节俭为德,辟其危难。”《书·太甲上》:“慎乃俭德,惟怀永图。” 孔 传:“言当以俭为德,思长世之谋。” 唐 杜甫 《提封》诗:“借问悬车守,何如俭德临?” 金 陈赓 《宣宗挽词》:“俭德高千古,鸿勋际两间。” 明 李东阳 《春雨堂稿序》:“先生之俭德雅操,清心寡欲,名满天下。”
盗贼
盗贼 (dàozéi) 强盗和小偷总称 robber;bandit;embezzler;thief 盗贼亭武起,问谁多穷民。——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
yǒu gǎn wǔ shǒu ·qí sān
luò xià zhōu chē rù ,tiān zhōng gòng fù jun1 。rì wén hóng sù fǔ ,hán dài cuì huá chūn 。
mò qǔ jīn tāng gù ,zhǎng lìng yǔ zhòu xīn 。bú guò háng jiǎn dé ,dào zéi běn wáng chén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洛阳城车船进入,都是往洛阳运输赋税的。不断的听说洛阳城中的国库的腐烂的粮食已经堆满了,那些饥寒交迫的百姓正在等待皇帝亲临分散储藏的粮食来救济百姓。
要使国家兴旺发达,政权稳固,只凭借金城汤池并不足取,重要的是要依靠有效得力的政治改革,才能使百姓安居乐业。若想稳固国家政权,只不过需要皇帝节俭有加(时代宗渐有奢侈之心),减少浪费,减轻人民负担罢了,而那些所谓的盗贼不过是皇帝的臣民,他们之所以沦为盗贼,缘由是官逼民反啊。
相关赏析
《有感》五首作于唐代宗宝应二年(763)秋。这年冬十月吐蕃攻陷长安,所以这五首诗和当时国家的政治军事有密切关系。该诗为其中的第三首,是听说朝中当时有人主张迁都洛阳而作。由于吐蕃人侵,焚掠长安,代宗逃往陕州,程元据建议迁都洛阳。郭子仪上疏力言其不可,杜甫也不赞成。
首联写洛阳得天独厚优越的地理位置。“洛下”即洛阳。“天中”旧时谓洛阳居天下之中。“贡赋均”,言四方进献赋税的路线平均。古人云:洛阳为
天下之中,四方人贡,道里均等,故曰句的意思是,位于全国中心的洛阳通便纳税舟船车马所走的路程都相差元儿。正是这样优越的地理位置,才成为那建议迁都洛阳的人的最好
面的讽刺更加尖锐有力铺垫。 借口。诗人本不同意迁都洛阳,而在这里却大赞洛阳之优势,其实是为了下
领联讽刺统治阶级只知聚敛贡赋,不管人民冻馁。“红粟腐”,储粟之多。粟米之积,变成红粟。《汉书·食货志》:“太仑之粟,陈陈相因,腐败而不可食。““日闻”,言近日有闻,是不断地听说,直贯两句。寒,指人民。“翠华”指皇帝的旗帜,皇帝之旗以翠羽为饰。“春”,作动词用,犹温暖。这两句的意思是:我最近不断地听说,洛阳的国库里堆满了已经腐败的粮食,那些饥寒交迫的百姓正等待着皇帝亲临给他们带来温暖,分散储藏的粮食来救济穷苦百姓呢。这里诗人有力地讽刺了当朝不顾人民死活的横征暴敛,暗示迁都洛阳不过是统治者为了更方便地剥削人民,而百姓盼望的是“翠华春”,怎么能给他
们带来更大的灾难。
颈联指出建立都城不应简单地只考虑地理形势。“莫取”,犹莫恃、莫凭。“金汤”,即所谓金城汤池,形容城池坚固。险固不足恃,故告以莫取。“宇宙新”,即人民安居乐业。这两句的意思是:要使国家兴旺发达,政权稳固,只凭借金城汤池并不足取,重要的是要依靠有效得力的政治改革,才能使百姓安居乐业。一警戒,一开导,一反一正,语重心长,由迁都这一具体事情上升到安邦治国的高度,杜甫一生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在此再一次得到体现。
末联是说只要皇帝肯躬行俭德,国家便能安稳长久。这是颈联中提到的政治改革的具体办法。只要能实行节俭,则盗贼自无,宇宙自新,道理很简单,故曰“不过”。“盗贼”,本来是皇帝的良民。这两句的意思是,若想稳固国家政权,只不过需要皇帝节俭有加(时代宗渐有奢侈之心),减少浪费,减轻人民负担罢了,而那些所谓的盗贼不过是皇帝的臣民,他们之所以沦为盗贼,缘由是官逼民反啊。这里杜甫不仅大胆地戳穿了统治阶级对人民的诬蔑,而且指出了所谓“盗贼”的根源即在于统治阶级本身的奢侈剥削。这原是一个极平凡的真理,但却无人肯说、敢说,于是“不过”二字更加引人注目,含蓄无比。
全诗上四句叙述时议,下四句讽喻时事。由于时代、生活和年龄的关系,杜甫在漂泊西南时期(760-770)的作品基本特征是诗的抒情性质,这里尤其值得珍视的是他的政治抒情诗--政治讽刺诗。他在政治抒情诗中往往有着尖锐而精辟的议论,而五言律诗由于其本身具有音乐性和精炼性,它要求更高的概括,所以杜甫用它来作为讽刺武器,显得更加铿锵有力,一针见血,以少胜多。这首诗“一气转折,气足神光,议论尤为醇正。”(《诗法录))即富于政论色彩,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杜甫政治讽刺诗的代表作
之一。
作者介绍
有感五首·其三-杜甫原文,有感五首·其三-杜甫翻译,有感五首·其三-杜甫赏析,有感五首·其三-杜甫拼音,出自杜甫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621seo.cn/a/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