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词首页
  2. 春天
  3. 登楼-杜甫

登楼-杜甫

作者:唐代 杜甫

登楼-杜甫原文

登楼

杜甫 〔唐代〕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注释
客心:客居者之心。
锦江:即濯锦江,流经成都的岷江支流。成都出锦,锦在江中漂洗,色泽更加鲜明,因此命名濯锦江。
来天地:与天地俱来。 
玉垒浮云变古今:是说多变的政局和多难的人生,捉摸不定,有如山上浮云,古往今来一向如此。
玉垒:山名,在四川灌县西、成都西北。
变古今:与古今俱变。
北极:星名,北极星,古人常用以指代朝廷。
终不改:终究不能改,终于没有改。
西山:指今四川省西部当时和吐蕃交界地区的雪山。
寇盗:指入侵的吐蕃集团。
后主:刘备的儿子刘禅,三国时蜀国之后主。曹魏灭蜀,他辞庙北上,成亡国之君。
还祠庙:意思是,诗人感叹连刘禅这样的人竟然还有祠庙。这是借眼前古迹慨叹刘禅宠幸佞臣而亡国,暗讽唐代宗信用宦官招致祸患。
还:仍然。
聊为:不甘心这样做而姑且这样做。
梁父吟:古乐府中一首葬歌。。“父”通“甫”读三声fǔ 传说诸葛亮曾经写过一首《梁父吟》的歌词 

登楼-杜甫拼音解读

huā jìn gāo lóu shāng kè xīn ,wàn fāng duō nán cǐ dēng lín 。

jǐn jiāng chūn sè lái tiān dì ,yù lěi fú yún biàn gǔ jīn 。

běi jí cháo tíng zhōng bú gǎi ,xī shān kòu dào mò xiàng qīn 。

kě lián hòu zhǔ hái cí miào ,rì mù liáo wéi 《liáng fǔ yín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直译
繁花靠近高楼,远离家乡的我触目伤心,在这全国各地多灾多难的时刻,我登楼观览。
锦江两岸蓬蓬勃勃的春色铺天盖地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古往今来,千形万象,变幻不定。
朝廷如同北极星一样最终都不会改换,西山的寇盗吐蕃不要来侵扰。
可叹蜀后主刘禅那样的昏君,仍然在祠庙中享受祭祀,黄昏的时候我也姑且吟诵那《梁甫吟》。

韵译
登楼望春近看繁花游子越发伤心;万方多难愁思满腹我来此处登临。
锦江的春色从天地边际迎面扑来;从古到今玉垒山的浮云变幻莫测。
大唐的朝廷真像北极星不可动摇;吐蕃夷狄莫再前来骚扰徒劳入侵。
可叹刘后主那么昏庸还立庙祠祀;日暮时分我要学孔明聊作梁父吟。


相关赏析

杜甫在广德元年(763)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写了一首快诗以后,由于吐蕃的不断侵扰,加上个人经济的拮据,贫病交加,终未能实现“便下襄阳向洛阳”的梦想。广德二年诗人举家回到成都,再居草堂。次年放舟东下到夔州(今四川奉节)。此诗当是广德二年春,初归成都时的感时抚事之作,时年五十三岁。

首联直抒万方多难、触景伤心之情,点登楼题目。安史之乱刚刚平息,馀孽尚存,而吐蕃军队又犯京师,本来伤了元气的国家,再度遭到劫难,诗人曾狂喜的心情又冷了下来。在这种“万方多难”的情况下,登楼远望,面对春花烂漫,本应感到景色宜人,可心忧天下的诗人却唯有“伤心”二字,此情此景令人想起《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来。“万方多难”四字,是当时时局特征,也是全诗抒情的出发点。首二句前果后因倒装,意在笔先,起势峻耸突兀,《举要》引《岘傭说诗》云:“起得沉厚突兀,若倒装一转,万方多难此登临,花近高楼伤客心,便是平调,此秘诀也。”

颔联承“登临”讴歌蜀中壮美的山河与风云气象。锦江流经成都,流入岷江,蜀中名川;玉垒在茂汶县,蜀中名山。春阳和煦,万物生机,锦江春水挟着天地间大好春色滚滚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古往今来总是变幻不停。上句从水着笔,囊括整个天地,向空间开拓视野,突出春色;下句从山着笔,括过古往今来,就时问驰骋想象,突现风云。为后四句纵论时事和抒写衿怀作好铺垫,营造氛围。

颈联纵论天下大势,写诗人的忧思。北极,星座名,居天北正中,象征帝京和朝廷。“终不改”反承“变古今”,言大唐帝国运气久远,实指吐蓄人寇京师后,代宗旋即还京,意在歌颂。“莫相侵”承“万方多难”申发,寄语吐蕃回纥,有警告意。宝应元年(762)吐蕃破西山、合水城,广德元年陷京师,立广武郡王承宏为帝,郭子仪复京师,天子还京。是岁,吐蕃又犯松、维、保等州(《新唐书·吐蕃传》)。上句以欣喜的心情,言吐蕃虽陷京师,夺了君位,可朝廷终于又得光复,不改气运;下句在上句的基础上,义正词严地警告觊觎大唐江山的来犯者:再不要来侵略了,再来也会落得前回一样的下场。歌颂也好,告诚也好,处处体现了诗人的忠爱君国的一片深情。

尾联,借咏怀古迹、讽谕朝政,抒自身怀抱。后主,指蜀汉亡国之君刘禅。成都锦官门外先主庙东有后主祠。上句以刘禅影射代宗李豫,语意双关,既慨叹当年后主刘禅祠庙三十馀年,赖有武侯诸葛亮为之辅佐;又慨叹今天后主李豫回京,有谁能像诸葛亮辅佐刘禅那样来辅佐他呢?如果有诸葛孔明那样的贤才辅佐君王,汉室是可以中兴的,可叹朝廷无人,自己早年虽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此时已漂泊无依,无能为力了,只能面对西下的夕阳,“白头吟望”,缅怀诸葛。寄意朝廷。钱注杜诗以为:“可怜后主还祠庙,其以代宗任用程元振、鱼朝恩致蒙尘之祸,而托讽于后主之用黄皓乎!日暮聊为梁父吟,伤时恋主,自负亦在其中,其兴寄微婉如此。”高步瀛《唐诗举要》以为:“此说殊失之凿,盖意谓后主犹能祠宙三十馀年,赖武侯为之辅耳。伤今之无人也,故聊为梁父吟以寄慨。"高说极是。《蜀志·诸葛亮传》:“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祠庙,言能守其宗庙社稷。

全诗,前四句写登楼所见景色,后四句纵论形势,慨叹朝中无人,沈德潜称:“气象雄浑,笼盖宇宙。”《唐诗举要》引《石林诗话》云:“七言律难于气象雄浑,句中有力而纡馀,不失言外之意。”正适宜于评断此诗。


作者介绍

杜甫 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详情

登楼-杜甫原文,登楼-杜甫翻译,登楼-杜甫赏析,登楼-杜甫拼音,出自杜甫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621seo.cn/a/837.html

« 上一首
下一首 »
cache
Processed in 0.003665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