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词首页
  2. 励志
  3. 龟虽寿-曹操

龟虽寿-曹操

作者:魏晋 曹操

龟虽寿-曹操原文

龟虽寿

曹操 〔两汉〕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

该诗创作于建安十二年(207),这时曹操五十三岁。选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983年版)。这首诗是曹操所作乐府组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四章。诗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表现了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此诗是曹操的乐府诗《步出夏门行》四章中的最后一章。

神龟:传说中的通灵之龟,能活几千岁。寿,长寿。

竟:终结,这里指死亡。

腾蛇:传说中与龙同类的神物,能乘云雾升天。

骥(jì):良马,千里马。

伏:趴,卧。

枥(lì):马槽。

烈士:有远大抱负的人。暮年:晚年。

已:停止。

盈缩:指人的寿命长短。盈,满,引申为长。缩,亏,引申为短。

但:仅,只。

养怡:指调养身心,保持身心健康。怡,愉快、和乐。

永:长久。永年:长寿,活得长。

幸甚至哉:庆幸得很,好极了。幸,庆幸。至,极点。最后两句每章都有,应为合乐时的套语,与正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龟虽寿-曹操拼音解读

guī suī shòu 

cáo cāo  〔liǎng hàn 〕

shén guī suī shòu ,yóu yǒu jìng shí 。

téng shé chéng wù ,zhōng wéi tǔ huī 。

lǎo jì fú lì ,zhì zài qiān lǐ 。

liè shì mù nián ,zhuàng xīn bú yǐ 。

yíng suō zhī qī ,bú dàn zài tiān ;

yǎng yí zhī fú ,kě dé yǒng nián 。

xìng shèn zhì zāi ,gē yǐ yǒng zhì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神龟虽能长寿,但也有死亡的时候。

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

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

啊,庆幸得很!就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志向吧!


相关赏析

《龟虽寿》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观沧海》是一致的。但《观沧海》是写景诗,以景抒情。此篇则完全是一篇富有人生哲理的抒怀言志之作。这首诗写于北伐乌桓胜利的归途。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在古代,这已是将近暮年的年龄。虽然刚刚取得了北伐乌桓的胜利,踏上凯旋的归途,但诗人想到一统中国的宏愿尚未实现,想到自己已届暮年,人生短促,时不我待,怎能不为生命的有限而感慨!但是,诗人并不悲观,他仍以不断进取的精神激励自己,建树功业。《龟虽寿》所表达的正是这样一个积极的主题。


  诗以“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开头,作者用这两个形象的比喻说明世间万物都不是永恒存在的,新陈代谢是大自然的根本规律。这就等于告诉人们说,人虽寿夭有别,但最终都是要死的,表现了作者朴素的唯物辩证思想和无神论的观念,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既然人总是要死的,那么是不是可以对人生采取消极悲观的态度呢?诗人认为这是不可以的。承认生命有限正是为了充分利用这有限的生命,建功树业,有所作为。


  接着诗人诗人紧承上意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壮心不已”表达了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曹操以切身体验揭示了人的精神因素对健康的重要意义。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表现出一种深沉委婉的风情,给人一种亲切温馨之感。盈,是满的意思,可以引申为寿;缩,是专职的意思,可以引申为夭。这就是说,人的寿命的或长或短,不完全出于天定,只要调养有方,是可以保持身心健康、延年益寿的。


  人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决定于天,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延年益寿。曹操所云“养怡之福”,不是指无所事事,坐而静养,而是说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这里可见诗人对天命持否定态度,而对事在人为抱有信心的乐观主义精神,抒发了诗人不甘衰老、不信天命、奋斗不息、对伟大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止的壮志豪情。


  《龟虽寿》更可贵的价值在于这是一首真正的诗歌,它开辟了一个诗歌的新时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汉代人的思想禁锢了三四百年,弄得汉代文人不会写诗,只会写那些歌颂帝王功德的大赋和没完没了地注释儒家经书,真正有感情,有个性的文学得不到发展。直到东汉末年天下分崩,风云扰攘,政治思想文化发生重大变化,作为一世之雄而雅爱诗章的曹操,带头叛经离道,给文坛带来了自由活跃的空气。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身边聚集了“建安七子”等 一大批文人,他们都是天下才志之士,生活在久经战乱的时代,思想感情常常表现得慷慨激昂。正如《文心雕龙·时序》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慨而多气也。”尤其是曹操,鞍马为文,横槊赋诗,其诗悲壮慷慨,震烁古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种充满激情诗歌所表现出来的爽朗刚健的风格,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千百年来,曹操的诗就是以这种“梗慨多气”风骨及其内在的积极进取精神,震荡着天下英雄的心灵。也正是这种可贵特质,使建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闪灼着夺目光彩。钟嵘将曹操置于下品,主要是嫌其“古直”而少文彩,殊不知曹操这样一位豪气盖世的英雄,是不屑于雕章琢句的。钟嵘六朝时人,当时文学之士很讲究文彩华美,所谓“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钟嵘对曹操的评价过低,显然是时代风气使然。任何文学——包括诗歌在内,文彩较之内容,毕竟是第二位的。关于曹操的文学地位,过去常为其政治业绩所掩,而不为人重视,其实,他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是有卓越贡献的人物,特别对建安文学有开创之功,实在是应当大书一笔的

赏析二:

赏析这首诗。

第一点:暗用比喻。

为什么说是暗用呢?诗歌开始写神龟,接着写腾蛇,再后来写老骥,最后写烈士。这四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前三者,是喻体,而“烈士”却是本体。原来作者是要用神龟、腾蛇、老骥的特点来说明烈士的情况的:神龟、腾蛇虽然长寿,却也有终结之日,烈士也同样如此;老骥伏枥是要日行千里,而暮年的烈士也有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这样看来,写神龟,写腾蛇,写老骥,最后都是为了写烈士。而这里的“烈士”又是谁呢?当然是曹操。你看,这种比喻不像一般的比喻一看就懂,读者必须认真阅读,仔细体会,才能想到。所以,我认为这种写法叫暗用比喻(不是暗喻)。

这种写法的好处是可以唤起读者的思考,激发读者的兴趣,提高读者的鉴赏能力。

第二点:妙用对照加转折的表现手法,揭示人生的意义。

诗的开头写道:“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接下去,似乎应该是“烈士长寿,最后也死”吧?可作者出人意外地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种写法岂不是对照加转折?这样写,十分恰当地揭示了曹操内心深处独有的那种与众不同的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奋斗不止的精神风貌。同时也启示读者:人生的意义与健康的秘诀是:要有理想,要有追求,要永远保持思想上的青春。

第三点:诗如其人,影响当时与后世。

曹操清楚地知道,死亡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即使是神龟、腾蛇一类神物,也有终结之日。他不像秦始皇那样去寻找长生不死之药,但他也不是听天由命,他相信:只要善于正确地调养身心,生命就可以延长,而延长生命则是为了有所作为。自然规律是不可抗拒的,但人的智慧与力量也是不可低估的。

于是,写出了这样的诗句:“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前面说过,写这首诗时,他是53岁,已经平定了乌桓叛乱与消灭了袁绍残余势力,正准备南下征讨荆州与东吴。此时,他由神龟与腾蛇联想到人总是要死的,所以诗的开头便无限感慨,似乎有一点凄婉。但他接着就想到了伏枥老骥的表现,于是立刻想到自己应是“烈士”,要像老骥那样卧薪尝胆,以日行千里的精神状态去实现自己的伟大理想。他深深懂得,只要善于调养身心,就可以延年益寿,而只有延年益寿,才可以干更多的事情。这里要说明一点,诗中所写的“养怡”绝不是无所事事,坐享其成,而是指信心百倍,对前途充满希望,始终保持一种胜不骄败不馁的状态与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事实也充分证明,曹操真的做到了。

曹操的诗影响了当时,更影响了后世。

评论家们讲到曹操,认为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除武功外,也给文坛带来了自由新鲜的空气。比如,当时,他身边就聚集了一大批文人,多是有志有才之士。他戎马倥偬,还为文赋诗。其诗直抒胸臆,绝不无病呻吟。可谓前无古人。

至于曹诗对后世的影响,这里只举两个例子:一是南朝刘义庆写的《世说新语》写道:东晋时重兵在手的大将军王敦,常在酒后歌咏曹操的《龟虽寿》。二是现代出版的任何一部选讲古代诗词的著作,恐怕没有哪一部不收曹操的诗篇。尤其是《龟虽寿》与《观沧海》,更是脍炙人口,是雅俗共赏的诗歌上品。


作者介绍

曹操 曹操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的奠基人,赫赫有名的北方霸主,曾担任东汉丞相,后加封魏王。他于文学上颇有建树,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他的诗歌气势豪迈,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也反映了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著有兵法《孙子略解》《兵书接要》,诗歌《观沧海》《龟虽寿》等。详情

龟虽寿-曹操原文,龟虽寿-曹操翻译,龟虽寿-曹操赏析,龟虽寿-曹操拼音,出自曹操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621seo.cn/a/852.html

« 上一首
下一首 »
cache
Processed in 0.017271 Second.